开展研究型教学、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日期: 2020-07-30 16:00:00
摘要:教学质量是高校教师工作永恒的主题,开展研究型教学是新时期教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本文详细介绍了研究型教学的的概念、研究现状、教学理念、思路、方案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研究型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变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教学质量;课程建设;高等教育
作者简介:宋玉强,男,1972年出生,汉,青海西宁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本科教学与研究。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学位点建设项目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性课程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YK201315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功能,质量保证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在我国高校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科研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大学应如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其培养的人才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已成为我国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年来,教育部推出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中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以及拔尖人才计划、卓越工程师计划等等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但笔者认为上述建设项目都是从宏观角度、从管理层通过加强课程建设来提高教学质量,虽然对于单一的课程教学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从微观层面上,在本质上还不能有效改善教学效果、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高校教师工作永恒的主题,新时期教师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呢?研究型教学是一种教学风格,更是一种理念和追求,它能够有效地改善学习氛围,从本质上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本文从研究型教学的概念、研究现状、教学理念、思路、方案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阐述如何通过研究型教学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一、研究型教学的概念
关于“研究型教学”,国内外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通过查阅文献发现,不同的高校和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解读。国外实施所谓的研究性学习和教学始于二十年前,国内借鉴了国外高校的经验提出了“研究型教学”,并开展了大量工作。   
关于“研究型教学”,众说纷纭。有些专家认为,“研究型教学”就是要加重教学研究的份量;有些专家认为,“研究型教学”就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入科研的内容;有些专家认为,“研究型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些专家认为,“研究型教学”就是科研和教学结合,将学科前沿介绍给学生。国家级教学名师卢德馨指出:“研究型教学本意是在研究型大学中充分利用其巨大的资源优势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研究型人才或者人才的科学素养” [1]。
笔者认为,“研究型教学”就是一种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知识、自主进行科研实践的教学,是一种培养学生研究和创新能力的新教育理念。
二、研究型教学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研究型教学在我国高等教育界十分流行,尤其是在研究型高校中使用较为普遍。国内研究型大学包括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近年来纷纷致力于研究性教学的实践和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1985年,南京大学卢德馨教授在上“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程时采用了一些蕴含研究性思想的举措,后经不断改进一直沿用至今。1987 年,卢德馨教授开始讲授“大学物理学”课程,进行研究性教学的进一步思考与探索。经过近 20 年探索和实践,卢德馨教授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已成为我国研究型大学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成功个案。张富生详细解读了南京大学卢德馨教授的研究性教学[2]。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以培养研究生为主的“研究型大学”中,本科教育的地位、作用和方法是否发生改变,成为摆在清华大学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清华大学在建设“研究型大学”的过程中,充分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归纳产生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是研究型本科教学体系的实质”新的教育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融入本科人才培养全过程[3]。华中师范大学的研究型教学改革面向全校师生、全部课程,稳步推进,重点突破,全面铺开,紧密结合各专业的发展,进行全面的改革[4]。
文献[5]将研究型教学理念落实在课程教学的六要素上,即采用与研究型教学理念相适应的教材形式、授课方式、讨论形式、作业类型、实践训练和考核方式,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的基于探索和研究的教学模式。针对基础力学课程的发展趋势和要求,文献[6]介绍了课程研究型教学的理念,以及实施课程教学的工作。范群成[7]以“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为例,介绍了开展研究型教学的三种方式,对开展研究型教学提出了几点思考意见。
目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也学习了南京大学的成功经验,借鉴了卢德馨教授的成功做法,并开办了由骨干教师参加的研究型教学研讨学习班。全校三十余门课程立项为重点教学改革项目进行研究型教学改革试点,并对研究型教学进行研究。
三、开展研究型教学的意义
教学模式的革新是解决教学质量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一种培养高素质、厚基础、强能力和创新型的高质量人才的有效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
笔者认为,开展研究型教学除了具备上述作用以外,更重要的是在现阶段可以显著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可以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入手,也可以从质量保障体系、质量监控机制等方面加强。新形势下课程进行研究型教学综合了上述提高教学质量多种办法的关键要素,是一种有效改善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国内外有大量文献研究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但研究提高具体课程教学质量的不多。美国高校为了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在上个世纪80 年代后期经过深入研究后提出了七条对策[8]。这七条对策包括鼓励师生互动, 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 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及时反馈,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对学生给予较高的期望, 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及其不同的学习方式等。多年来, 这些措施在美国大学普遍应用且成效显著。仔细分析这七条对策,发现前三条对策“鼓励师生互动, 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 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与研究型教学的理念一致,可以采用研究型教学加以实施。
四、研究型教学的理念
坚持发展的观点才能常教常新。高质量的课程是不断发展的课程, 高水平的教学是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科学是发展的,教学也应该是发展的。教师必须树立发展的观点, 如果认为课程已经成熟, 不能再进行任何改革和建设,那就是自己为改革设置了障碍,教学将注定不成功。如果没有教学理念的变革,课程教学质量就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研究型教学是先进的教学理念,具有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的特点,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它可以调动各个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向学者的转变,提高教学质量。
研究型教学中的核心是本科学生介入科学研究。研究型教学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入科学研究的各个元素,以此提高教学质量。研究型教学的要点在于极大地引起学生对课程、对学科的兴趣, 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课程和学科进行比较深人的探究、研究, 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有所发现、发明和创造,最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9]。
总之,研究型教学整体上要做到开放式教学。开放式教学就是突破教室和课本的限制,采取多种多样的具体办法和形式,将外部世界作为教学的场所和内容,真正使学生体会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研究型教学要围绕教学大纲,结合课程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或实际需求,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发挥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作用,使学生展开自主探索和研究性学习。
五、研究型教学的思路
研究型教学思路的主线在于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核心问题是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要抓住这条主线,必须首先变革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使教师由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因此,研究型教学要将课内讲授与课外实践、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教材与阅读有机结合达到完整、和谐、统一。这样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又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能使学生掌握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研究型教学”中的“研究”,并不是要脱离教师指导、脱离课堂教学、脱离教材,而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积极探索新知识,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研究型教学的教学方法要由“注入式知识教育”,转变为“研究式素质教育”;授课方式要由“连续型细节式授课”,转变为“跳跃型平台式授课”;教学形式要由“单一的课堂教学” ,转化为“多形式的互动交流”;教学氛围要有浓烈的研究气氛。
六、研究型课程的教学方案
研究型教学需要相应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相配套,光有研究性教学的理念,没有恰当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相配合,“研究”势必流于形式,其教学效果甚至不及传统的教学模式。
1.设计合理的研究型教学模式
将研究型教学思想融入课程的日常教学当中,合理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探索精神良好结合,引导学生广泛开展探索、研究性自主学习,培养其创新、实践及自我完善的能力。研究型课程的教学模式可以采用:课堂教学→专题研讨→创新试验。
2.选择合理的研究型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较多,而教学学时有限,必须有针对性地从课程内容当中选择适合于研究性教学的章节内容重点进行改革建设试点。研究性教学的实施,势必要占去部分课程学时,因此,要调整教学内容中的重点,进一步将重点内容放在工程应用性内容上,放在可以进行研究性教学的内容上,适当降低一些理论性较强内容的要求。另外,增加综合创新性实验与研讨专题内容相配套,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3. 采用合理的研究型教学方法
研讨课是研究性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研讨课题的分析、讨论和解答,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研讨课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是讨论课。采用“学导式+讨论式” 复合教学法[10],对讲课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进行讨论,进一步理解本课程的重点、基本概念和理论。二是专题研讨课。通过组建研究型教学学习小组,以小组形式,以先进学生为首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到研究探索性学习当中,使学生整体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和提高。经过研讨,每位同学提交按照正规刊物要求撰写的研讨论文,最后进行答辩。
4.制定科学的研究型教学考核体系
建立一个系统、科学而有效的考核体系是非常重要的。考核办法要能够成为教师研究性教学的“指挥棒”,即能调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积极性,又要能够反映出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能力的差别。
研究性教学开展以后,教学环节将会包括:课堂讲授课、讨论课、课题研讨课、答辩和综合创新实验课。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作业、课题研讨报告、课题研讨PPT和综合创新实验报告。因此,考核成绩应该包括:课堂、讨论课、课题研讨课和实验课表现;理论考试(笔试闭卷);课题研讨报告以及综合创新实验报告。
七、研究型教学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在研究型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有两个问题需要加以注意,并采取相应对策,完善研究型教学,保证研究型教学的顺利实施。
1.要尽量使研究型教学覆盖所有学生,使全部学生受益。
研究型教学不能覆盖所有学生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一些学生对研究型教学认识不足,不感兴趣,不愿意参与,认为其既浪费时间,又没有意义。二是小组式研讨模式只能使少部分同学参与而收获大,其他不参与的同学收获少。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有两个措施,一是在研究型考核体系中必须保证研讨课环节的考核比重,在课程最终成绩的考量上使学生认识到研讨课的重要性。二是增加研讨课的学时,尽量使大多数甚至全部学生都有发言和答辩的机会。
2. 采取措施减轻研究型教学带给教师和学生的压力,保证教学效果。
为了把全新的研究型教学理念落到实处,就需要教师增加很多不同于普通课程的教学环节,比如撰写研讨课和实验课教案、批阅大量的学生论文、指导综合创新实验等,这都给教师增加了很多额外工作量,教师压力较大。同时,研究型课程需要学生查阅和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并撰写研讨报告,进行答辩;另外还要进行创新性实验。这势必占用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和精力,给本就学业比较繁忙的学生增加了额外负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会影响到教学效果。虑到教师和学生额外投入到研究型课程的时间和精力比普通课程要多,因此,除了正面引导以外,在给出学生总成绩时应该给予考虑;同时,在计算教师的工作量时,也应该给予适当考虑。
八、结束语
上面论述了研究型教学的概念、研究现状、意义、理念、思路、教学方案和应注意的问题。总而言之,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开展好研究型教学,就是要做好五个“转变”:教学思路,由传统的“知识点讲解型”向“问题导向型”转变;教师角色,由“知识灌输者”向“问题引导者”转变;学生角色,由“被动接受者”向“自主学习者”转变;课程训练环节,由“习题为主要训练环节”向“专题讨论、自主实验设计、习题等多元训练环节转变;考核方式,由“应试型”向“多元考核型”转变。
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师,要与时俱进,在研究型大学的建设过程中,结合课程教学,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探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办法,进一步的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卢德馨.研究型教学20年——理念、实践、物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3
[2]张富生.解读卢德馨研究性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7,(3):41-45 
[3]汪劲松 , 张文雪 ,汪蕙等. 探索研究型本科教学体系、提升教育质量[J]. 中国大学教学,2005,11:12-14
[4]郑伦楚.论高校研究型教学的阶段性模式与深度推进策略[J].中国大学教学,2011,(2):18-19
[5]李艳梅,冯婉玲. 研究型教学模式下的本科精品课程建设[J]. 中国大学教学,2003,08:11-13.
[6]范钦珊,陈建平,唐静静.研究型大学需要研究型教学——力学课程研究型教学的几点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09,(11):8-10
[7]范群成,徐彤.研究型教学在“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2,(8):61-62
[8]王嘉毅;詹妮特.弗悌娜,美国高等学校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七条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7,03:100-105
[9] 卢德馨.关于研究型教学的思考[J].物理与工程2005,15(1):10-12
[10]宋玉强、石志强、王引真,“学导式+讨论式”复合教学法在《工程材料》教学中的应用[J].石油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增刊:78-80

Copyright © 2012 - 2020 cnktyj.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课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