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田水利灌溉管理
日期: 2020-07-30 16:00:00

  浅析农田水利灌溉管理
  作者:吕卫旗
  摘要:水资源紧缺严重地影响了新时期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强水利灌溉管理对于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我国农村水利灌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新农村建设水利灌溉的基本要求以及管理的重要意义,并提出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水利灌溉管理的建议,从而促进新农村的建设。
  关键词:农田水利;管理;灌溉
  农村水利灌溉设施的管理,有着重大作用。现根据我国农村水利设施的基本情况,对农村水利灌溉管理进行分析。
  1.我国农村建设灌溉设施管理的意义
  现阶段我国农业飞速发展,农田水利灌溉在生产和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农村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能够顺利发展,应确保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的正常运转;我国属于水资源短缺国家,干旱缺水问题在农业生产中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成为制约和影响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加强对水利灌溉设施的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1.1为农民减轻负担,是农村收入得到增加强化水利灌溉的管理,可以使用市场经济运行规则,为农民建立了明细的收费制度,避免出现收费层次多,收缴不规范,克扣等现象的发生,减少出现的繁琐复杂环节,使农民用上放心水、实在水,切实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实惠,从而减轻农民负担,达到节支增收的效果。
  1.2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通过实行农村用水水费计收制度进行灌溉管理,以市场机制为原则,以用水量为标准进行缴费,这样可以有力的做到水资源节约。
  1.3制定合理用水制度,加强管理,加强灌溉管理能够确保正常的用水秩序,避免用水产生的矛盾。
  2农村水利灌溉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中的行政问题
  现代水利灌溉管理体制十分落后,管理单位主要是以防汛、抗旱、工程看管和收缴水费为职能,并没有把自身作为市场管理的主体,管理上存在很大的职能缺失。此外,政府多部门在农村灌溉水利管理中都存在着一定的职能缺失,导致多头治水和公益性与经营性服务机构为实行管养分离的现象严重存在。
  2.2灌溉用水的管理体制仍然不完善
  一是灌溉管理单位自身没有自主经营权,其主要收入是依靠收取水费,从而造成灌区为了自身的利益,鼓励用户多用水,造成水资源浪费的局面;二是没有详细的水费收取制度,这样造成农民在用水上得不到优惠,从而导致农民没有节水意识,缺乏节水的积极性。
  2.3水利管理体制对水利管理单位自身的制约
  水利管理单位绝大部分是通过建设、管理水利来向农民收费的。水利单位与农民在水的流通过程中成为了买卖双方,由于这样的关系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
  2.4灌溉工程缺乏管理费,致使灌溉工程出现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灌溉工程的管理费用在一定程度上也相应的增大,而农田灌溉用水收费标准低却并没有因此增加,有些地方还存在着拖欠、截留、挪用灌溉费用的情况,严重制约了灌区的可持续发展。由于灌溉工程管理长期处于缺少资金的状态,工作人员正常开支不能保证,造成管理队伍涣散,致使不少渠系出现失修失管的现象。
  3.加强新农村建设水利灌溉管理的办法
  3.1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管理
  现阶段应把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注重在管理中出效益,改变重建轻管的局面。将水利设施以合同的方式承包给个人,同时采取专业的管护、拍卖经营等形式,更加切实有效的确保这些设施得正常运行和管护,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3.2加大资金保障
  农田灌溉设施和渠道的维护、保养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这些工程的资金有中央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财政投入负责,对现有工程进行相应得维修和改造。同时增加新的水利设施项目,以适应水利设施的发展需求。严厉查处挤占挪用农业专项资金的现象,确保水利建设资金的落实到位。
  3.3注重人才的聘用
  人才是水利事业正常发展得重要保障,在水利设施管理中一定要高度重视水利人才的培养。要有计划、按步骤得选拔基层人才进行学习深造,以适应现阶段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同时,还要积极组织职工参加学习,不断提高职工个人的素质,与此同时还要对农村现有水利技术人员的工作进行细化分工,明确每个人的岗位职责,确保每位工作人员都能成为业务里的水利行家。水利灌溉体现了人类改造自然,创造自然得方法,同时又是农业生产得重要保障,可持续发展得必要源泉。因此,加强水利灌溉管理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4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农业来说,水利灌溉设施是较为重要的,一旦水利灌溉出现问题那么必然会影响到我国农业的发展,但是就当前我国的农田水利灌溉现状来看却存在着很多的管理问题,这些问题急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相关工作中加强管理,尤其是要提高对于农田水利灌溉的资金投入,确保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Copyright © 2012 - 2020 cnktyj.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课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