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成果公报
日期: 2020-07-29 16:00:00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题成果公报

课题类别: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一般课题

课题批准号:XJK06BJJ031

学科分类:基础教育

课题负责人:赵雅茜 校长、高级教师 湖南长沙市第一中学

主要成员: 高阳平 徐文胜 邓立新 方 俊 汪平飞 熊 艳 洪晓梅

李 军 李 荣 刘 晓 刘 红 万敏锐 邓艳红 龚 群

莫智彬 何世福 杨晓芳 李 华 梁小莉 易星星

一、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用新课程理念引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用生活化教学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以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内容

1.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理论建构研究。包括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基本涵义研究;教学生活化模式建构研究等。

2.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实践研究。主要是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内容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研究,包括: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新旧课程教材教学比较研究;以提升正确思想政治价值观为目标的生活逻辑训练研究;体现“育人为本”原则的思想政治课交互式教学研究等。

二、过程与方法

五年来,课题组综合运用行动研究法、课堂观察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开展研究,至今,已经历了理论学习、实践探索、反思提炼、总结推广等四个主要阶段。

(一)新课程理论集中学习与初步探索阶段

时间:2006年3月-2007年8月。

研究内容:

1.搜集国内外有关教学生活化的文献资料,采取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

2.搜集新课改地区的优秀案例、教改论文,尝试开展“用新理念讲旧教材”的教学研究活动,并邀请黄建炜教授为课题组老师作新课程辅导报告,派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新课程培训活动,使课题组成员基本掌握了新课程理念,初步把握了新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课的主要内容。

(二)四个必修模块的教学生活化实践探索阶段

时间:2007年9月-2009年8月。

研究内容: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课堂观察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等分模块开展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 2007年9月-2008年1月,立足高一课堂,开展《经济生活》模块教学生活化研究。我们开展了12次教学观摩活动,致力于探索教学生活化的基本模式,还收集了《经济生活》教学生活化的大量教学案例、课件、音像资料。熊艳老师执教的《公司的经营和发展》先后荣获省市新课程教学竞赛一等奖,标志着教学生活化模式的雏形已经出现。

2. 2008年2月-2008年7月,开展《政治生活》模块教学生活化研究。我们老师针对这一模块内容与学生生活较远、学生参与较少的实际,大胆进行了以“模拟演示”为主要手段的教学生活化研究和实践。通过在课堂上模拟民主选举、模拟民主决策、模拟“两会”、模拟联合国等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教学资料。

3. 2008年9月-2009年1月,在高二年级开展《文化生活》模块教学生活化研究。我们主要是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现象大量引入课堂,组织学生对这些现象进行合作探究。几乎每堂课都确立了一个生活主题,都使用了相应的音像资料,都能让学生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与此同时,课题组还继续在高一年级不断完善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对教材进行第二次开发。经过这一阶段的努力,我们实现了课题研究的重大突破,总结了大量的教学经验,初步形成了教学生活化的理论框架。

4. 2009年2月-2009年7月,课题组开展《生活与哲学》以及部分选修模块的教学生活化研究。这是课题研究的攻坚阶段。我们一方面充分利用前三个模块研究中积累的生活素材,另一方面不断发掘新的生活素材,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对这些素材进行反复的提炼,确定生活主题,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对具体事物感悟的基础上,在不断的反思中,升华到一般性的哲学认识。对于选修模块,我们也以内容“主题”为单位,开展了一些主题性研究活动,实现教材主题和生活主题的统一。

(三)反思提炼、深化研究阶段

时间:2009年8月-2010年10月。

研究内容是:

1. 进一步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撰写教学论文,全面总结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经验,完善教学模式,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

2. 将研究成果按论文专著、教学案例、教学光盘(包括课件、音像资料等)分类整理,结集出版。

另外,还就如何推进高考复习的生活化,教学生活化与各类考试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拓展研究。

(四)推介研究经验、撰写研究报告阶段

时间:2010年1月-2010年12月。

研究内容是:

推广课题经验,完善课题研究成果。

1. 课题组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等方式,与兄弟学校开展10多次教研活动,积极介绍推广课题研究成果,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2.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五易其稿,共同完成了结题报告的撰写工作。、

三、结论与对策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建构

1.界定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通过研究,课题组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基本涵义是:将生活贯穿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每一环节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情感体悟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学会生活。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中的“生活”,是积极的、真实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其涉及面广、正面导向性强、能在一定程度上预见未来生活的美好场景,给人以热情的追求和憧憬。

老师主要通过挖掘教材的生活元素,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创设现实生活的情境等方法,启发、引导学生,使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深奥的知识通俗化,抽象的原理具体化,枯燥的概念生动化,最终使学生养成关心、思考身边的人和事的良好习惯,能在生活中学习,会向生活学习。

我们的课堂,高度关注学生主体的各种表现,重视其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我们课堂的生活是“主体”的生活,课堂的活动是“主体”的活动,课堂的成果,既是“主体”创造,也为“主体”共享。

2.初步建构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基本模式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模式是指,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指导下,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 引导学生在体验、感悟生活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 并把知识应用于实践、指导生活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导入生活,激发兴趣; 贴近生活, 提出问题;体验生活, 合作探究; 感悟生活, 总结评价; 践行生活, 享用生活。

如图所示:





关于这一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教学目标、实现条件、教学评价这里略去,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主要分为四个步骤:

一是确立生活主题。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客观条件,营造一定的生活场景,确定一个师生、生生可以平等对话的主题。生活主题的确立为教学生活化构筑了平台。

二是探究生活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发现生活问题。主要通过提问、设疑、辨误等方式予以启迪。这为教学生活化的有效开展,为师生互动、合作学习提供了切入点。

三是解除生活疑惑。学生要联系所学,来解除生活中的疑惑。这是教学生活化的主要环节。老师,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把握教材知识的本质内涵;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对生活的探究过程中,发掘出理论观点,并能感受到理论之“真”,生活之“真”。“真”是“诚”的基础。教学生活化提倡的是真诚的教育。这是教学生活化的核心理念和本质要求。

四是设计生活范式。解除了生活疑惑后,学生就会在真理之光的指引下,根据自己的实际设计自己的生活范式。这一范式既可以是着眼于现实的亲身实践,也可以是着眼于未来的美好蓝图。老师要作为积极参与者和合作学习者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究

一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从教材内容、教学方式、课堂组织形式等方面对新旧课程做了较详细的比较研究。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更能彰显新课程理念,重视学生的参与,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二是以提升正确思想政治价值观为目标,开展各必修模块的生活逻辑和理论逻辑的整合实践。从一定意义上说,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师生共同将甄别和选择了的生活渐次展示的过程,也是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将生活逻辑和理论逻辑有机结合的过程。在实践中,我们曾遇到了一个重大难题。那就是有许多教学内容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怎么办?通过探索,我们找到了一种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方法,那就是课堂“模拟生活”。我们对课堂“模拟生活”的具体步骤都进行了深入研究。

三是开展了彰显“育人为本”原则的高中思想政治课交互式课堂教学探索。在这种课堂中,高度关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课堂上着力营造一种平等、民主、信任、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课题研究得出的基本结论是:

走向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决定课堂组织形式的生活化,课堂组织形式的生活化必将催生教学内容在更广阔的领域走向生活;“基于生活、面向生活、为了生活”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应坚持的基本原则;“走进生活、走出误区、走入心灵、走向未来”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根本目的;按生活的内在逻辑提炼生活主题、展开生活主题,是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根本途径。

学生可亲可感的生活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提供了充足的养料;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中的“生活”应该是积极的、真实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

由“印证”走向“探究”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基本特色;思想政治课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不在于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而是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地回答和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领学生积极追求和创造未来美好的生活。

四、成果与影响

(一)研究理论成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1.课题研究主要成果著作《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论文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课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自主学习笔记本》等3本书,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向社会公开发行。已购买此书的职业院校师生普遍反映对政治教育教学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2. 课题组成员在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相继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新课程学习》、《新课程》、《教师》、《当代教育论坛》等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论文10多篇,10多篇论文获得省市级以上奖励,5人次在省市级以上赛课中获得5个一等奖。部分论文被引用,优质课被推广。

(二)研究实践成果促进了学校政治学科教育教学的发展。

1、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学生的兴趣由“消极”走向“期待”,学生的行为表现由“表象”走向“内在”,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印证”走向“探究”。自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社会实践的能力,提高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2、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提高了他们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提升了教师的“幸福指数”。2007年11月,我校青年教师熊艳代表长沙市参加湖南省新课程竞赛获一等奖第一名,2008年10月,熊老师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录像课竞赛荣获一等奖。2010年10月,长沙市宁乡一中青年教师谢爱华运用我们 “教学生活化” 的研究成果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教学竞赛荣获一等奖。2010年12月,课题组成员方俊老师的《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课例和熊艳老师的《文化的多样性》录象,参加了“全国中学高效课堂案例研修展示邀请赛”,在9000多个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双双荣获一等奖。

(三)建构了全方位展示课题研究成果的3个平台,并在多所兄弟学校推广。

一是课堂平台。这个课题最大的特点就是密切联系课堂。课题组将能充分体现教学生活化理念、反映教学生活化要求的优秀课例制作成光盘,现在已录制了1000多堂课,还编制出版了各模块的学案、习案、自主学习笔记本等8本,从而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

二是网络平台。把在课题研究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建立了以“走进生活”为主题的网站。网站设有理论前沿、名师论坛、课题研究、教学资源、课堂内外、教研掠影、成果展示、学术沙龙、团队风采、成长足迹等十个栏目,并安排专人负责网站的维护和管理,及时更新教学资源,使之成为我省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交流的重要平台。

三是社会平台。教学生活化的立足点是生活、是实践。基于此,课题组还配合学校建立了以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为基地的经济活动实践平台,以清水塘社区、八一桥社区为基地的政治活动实践平台,以学生社团为基础的文化活动平台。课题组还具体指导了“模拟联合国”社团,他们组队到北京、深圳、上海,还出国到美国哈佛大学等地广泛参加各种活动,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今年,校学生会主席、“模拟联合国”社团的创始人陈雅琢同学就凭着特别突出的组织能力而被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录取。

同时,课题组还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与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杂志社、省教育厅主管的《教师》杂志社、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等单位建立起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与杭州第二高级中学、长郡中学、岳阳市一中、岳阳县一中、宁乡一中、株洲市八中、湘西民族中学等省内外名校建立了定期交流机制。

五、改进与完善

由于水平有限,研究的时间有限,许多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譬如如何引导学生更自觉地运用教材知识的问题、如何科学地进行取样调查、实证分析的问题、如何更好地设计生活主题的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必然会促进课题组成员会跃马扬鞭,不断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


二O一O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Copyright © 2012 - 2020 cnktyj.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课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