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践与探索” 课题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日期: 2020-07-30 16:00:00

“海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践与探索”课题组“海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践与探索”课题从2002年3月开始准备,计划一年半完成,至今日程已经过半,第一阶段研究工作已经结束,2003年2月到2003年7月将进行第二阶段研究。为更好地开展第二阶段的研究工作,确保整个课题在2003年8月顺利完成结题工作,我们对第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自我评估。

一、 课题背景:    

教育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是,在国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特别是小学。目前全国第一批三十八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在课改中碰到的最大困难即是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方面,教育部下发给各实验区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仅仅给出了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的一些大的要求和原则,缺乏大量的可供借鉴的案例,给课程实施带来了操作上的重大困难;另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从课程资源上说具有极强的地方性,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文化传统千差万别,使得综合实践活动在具体的课程内容上不可能统一,无法形成统一的教材或参考资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特有的生成性也拒绝固定的统一教材,这对于习惯了以教科书和教参为教学原点的小学教师来说,一下子无所适从;第三,近年来,高中段的研究性学习蓬勃开展,已经有了一批成果,出了不少书,但是,以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知识、能力储备,根本无法搬用高中研究性学习的经验。因此,加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探索,积累课程实施经验,对于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重要而迫切,而且,从课程本身的特点来讲,每所学校必须在经历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后才能获得课程实施的经验,才可能在新课程全面推行的时候不致于手忙脚乱,无所适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可能按照别人探索出来的现成模式去套用,只能从同类型学校的经验中得到一定的借鉴。所以,不管是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经验的积累还是对课程实施规律的探索,作为海岛小学,非常有必要化力气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和实践。

二、 研究准备      

我们学校从2001年秋季起就开始了把实践活动纳入课程的探索,2001年九月,学校开展了以社会实践为主要载体的研究性学习探索,全校统一设置了社会实践活动课,每周两节,以年级段为单位统一安排,还与社区居委合作,参照西方国家学生的义务工作制度,建立了社区--学校德育联动机制。    

2001年12月,校长参加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回来,带来了课程改革的新信息,把学校最初的课改思路纳入到了新课程改革的大框架内,学校决定在沈四小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和研究。从2002年3月到2002年8月,学校为开展这项研究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一)          师资准备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和研究,关键问题是师资培训。因为这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国内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又没有固定的教材和参考资料,也没有成功的案例可供参考。从全国首批三十八个国家级实验区反映的情况看,最棘手的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感觉对课程实施无从下手,无所适从。所以,我们在课题实施之前从四方面做好师资培训工作:    

第一、全体教师进行新课程理念的通识培训,举行综合实践活动专题讲座,让全体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有初步的认识,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目标、内容、实施方式等有个初步的了解,对课程有个比较完整的理解;    

第二,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到上海东方小学考察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况,丰富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感性体验;    

第三,对全体教师进行一般的教科研方法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研究能力;    

第四,采取教师自愿报名与学校指定相结合的办法,建立学生课题指导教师队伍。

(二)内容准备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四大指定性学习领域,我们在课程内容上安排了两条线:一条是社区服务线,根据各年级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安排了适合该年级段学生的社区服务实践项目,并规定了各年级段每个学生所必须完成的社区服务总时数,作为衡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绩的重要指标。主要目的是通过社会参与性的实践学习,“使学生通过一般性实践,获得对他人、对社会的价值实现感”[1]。另一条是学校主题活动和学生自主研究活动线,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在低年级段安排了以教师为主导的主题实践活动,中年级段安排了在教师指导下的班级统一的主题实践活动和应用设计活动,高年级段安排了学生自主小课题研究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分层次的不同程度的探究性学习、实际应用设计学习和社会考察学习,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活动的初步能力,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增长社会沟通能力,[2]“增加学生对社会的生活积累,并获得对社会物资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认知、理解、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3]。低中年级的主题实践活动内容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有关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组织的要求,紧紧围绕“亲近与探索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三个维度来组织,以避免内容组织的随意性。

(三)组织准备      

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成立了校少年海洋科学院,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课外活动机构,建立了以七大社区和舟山国际水产城为骨干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制订了详细的课题实施方案。

(四)技术准备      

对教师来说,要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任务,最后落实到操作技术层面。为此,我们为教师提供了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包,提供了主题实践活动列表、高段学生小课题研究方向列表,还提供了15种具体的操作用表,规定了各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操作程序。在硬件技术上,投资十几万,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校园网,设立了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管理网站。

三、实施策略

(一)宣传发动,调整好观念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它实施之初必然会与传统课程形态在时间和质量观上产生冲突。这种冲突表现为教师的思维惯性、思想惰性和家长的功利性,对课程实施产生阻碍。学校除了通过前述的对全体教师进行新课程理念的通识培训和综合实践活动专题讲座外,还从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层次的高度把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作为工作重点提交到校教代会上讨论,寻求共识,在大小会议上反复宣传,调整教师的观念;通过召开全校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意义、目标、内容,课改和家庭孩子的切身利益的关系等,寻求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二)以点带面,上好启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要做些什么,怎么做?通过培训和阅读学校提供的一系列材料,教师心里可以比较清楚,但是最后要落实在学生的行动上,让学生知道怎么做,就不是很容易的事了。小学生的认识水平和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决定了我们不能像中学的研究性学习那样给学生搞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讲座。我们在方式上借鉴了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的启动课方式,也来个综合实践活动启动课,通过生动活泼的节目表演形式,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告诉学生每一次活动怎么做,要注意什么。特别是高段的学生小课题研究,要求学生遵循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知道如何选题,怎么调查访问,怎么做实验,怎么取得数据、积累资料、分析和整理资料等等,如果采用教师一讲到底的方式,学生肯定不喜欢听。只有通过活动的方式,才能让学生通过感性的认识获得理性的认知。    

启动课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下一阶段的活动效果。为保证启动课质量,我们采用以点带面的方法,每个年级段都由教研组长或年级组长上好启动课的示范课,然后组织年级段教师讨论,修改教案,再在同年级段正式实施启动课。各段的启动课示范课,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的成员一堂不漏,全程跟踪。

(三)分段实施,管理好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4],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更多的是在活动过程中的各种体验,而不是追求研究的结果。所以,对活动过程的管理显得特别重要。尤其是高段学生的自主小课题研究,如果不加强过程管理,必然会导致在教科研中存在的开头一个方案,结束一份报告,中间根本没研究的现象在学生课题研究中重现,使综合实践活动完全失去意义。    

各个年段由于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方法的差异比较大,所以,其过程也有很大区别。我校综合实践活动中各段的活动程序如下:

1、低段:    

(1)设置问题情景,激发探索兴趣;    

(2)提出活动要求,明确活动任务;    

(3)组织开展活动,注意了解反馈;    

(4)分组交流活动,组内评价;    

(5)班级交流,总结评价。

2、中段:    

(1)设置问题情景,提出活动主题或研究问题;    

(2)学生自愿组合成立活动或研究小组,选好组长,分好工,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进行;    

(3)讨论活动方案或设计研究方案;    

(4)班主任审批活动方案;    

(5)按活动方案或研究方案做好准备:笔记本、笔、记录表格、访问提纲、录音机等工具等,如果要采访,还做好采访预约。    

(6)开展活动,记录活动过程和采集到的资料。资料尽可能地全面,要来自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渠道,材料要真实,尽可能地用第一手资料。    

(7)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写出自己在活动前后的心得体会。是集体项目的,必须要有集体成果。    

(8)提出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完成一项针对主题活动的设计。设计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集体合作的。    

(9)在班内展示活动成果和设计。  

(10)活动评价。

3、高段:

(1)选题阶段:    

①布置与动员,公布选题范围,进行选题辅导;    

②学生在班主任指导下组织调查,产生感兴趣的子课题;    

③、班主任收集学生的子课题并进行筛选,确定子课题并公布;    

④学生根据学校公布的子课题,调整自己的研究课题,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自由组成课题组;    

⑤小组选举组长,聘请好课题研究指导教师,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题论证;    

⑥明确课题研究方向,共同设计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课题研究组内成员分工;    

⑦开题报告、通过课题研究方案评审;

(2)研究阶段:    

①小组独立开展研究,教师负责监控、指导;    

②教师组织课题组之间交流,推动课题研究;

(3)总结阶段:    

①撰写研究成果,进行个人和小组总结;    

②班级展示,同学评议;    

③答辩会、年级报告会;    

④教师评定成绩、总结。

Copyright © 2012 - 2020 cnktyj.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课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