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主体参与式教学的研究与实验”成果简述书
旺苍县普济中心小学
一、素质教育形式下对3个问题的思考
我镇地域辽阔,仅中心校地处场镇中心,所辖的15所村级小学均分布在四面山区,在校学生2260余人,在编教师117人,属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
(一)农村学生学习面临的现实问题
我校地处农村,学生所拥有的教育资源极度贫乏,视野狭窄。反思多年农村小学教育历程,使我们清醒地看到:农村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城市学生有明显差距。
课堂调研表明,80%的学生学得苦,在“分数衡定教学质量”这一标尺下,学生课业负担依然沉重。所获得的知识与能力并没有大幅度的提高,课堂学习的时间与效率、时间与效果比较低,过程与方式、学习情感和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过程是被动的,学习潜能并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优化课堂教学、变革教学过程的目标是什么?从哪里入手?要变革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式,要提高课堂学习的时效性和实效性,该如何做起?这便是“农村小学主体参与教学”研究的最初思考和原始冲动之一。
(二)我镇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分析
我镇教师117人,大部分属“民转公”教师,近5年未曾有新分配教师。致使学历层次参差不齐,年龄结构老化——平均年龄50.3岁。
在课题调研中,许多教育现象引发了我们对教学方法、模式的思考。为追寻教学质量,不少学校、教师采用以消耗时间和精力来提高成绩的办法,教学模式和方法因循守旧,“注入式”的教学,而教学成绩难以提高,质量一直处于徘徊状态。有两个问题摆在广大教师、教研工作者和教育行政面前:一是我镇小学有60余个教学班,每天近400节课,以现代教育思想理念来衡量课堂教学,其不格合课是否超过20%?如果是,则我镇每天发生的不合格课就达到80余节,全镇小学2千余人,20%就是400多学生受到影响。这一统计结果令人怵目惊心。
我们不难发现40%的教师,其教学方法、模式与主体性教学思想、与主体参与教学研究所倡导的课堂要求相距甚远,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增加补课时间,加大作业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果依赖这样的教学模式,一二十年也没有使他们成为教育的行家里手。不可否认,“时间+汗水”的质量模式为我镇教育奠定了今天的基础,获得了教育质量对该模式价值一定程度的认同。但必须看到,这一模式的教学实效值太低,对追寻教学质量已经走到了尽头,与素质教育的内涵相悖,并且很容易使教师的教学心理、观念意识、工作习惯、思维方法等形成惰性,不利于跨世纪人才的培养。
(三)滞后的教育观念对教学过程的负面影响
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陈旧,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所需要的学生观、教师观、课程观、教材观,过程观、质量观、评价观等,都不相适应,对体现时代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表现出滞后性。应试教育的习惯思维方式,创新意识的缺乏,教学过程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基本上沿用“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这一传统的方式,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理解和掌握运用也很陌生。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教学过程、教育质量、学校的生存、乃至于教师自身的精神面貌。
教师的教学思想亟待更新,怎样接纳现代教育思想理念?采用什么样的途径来扬弃教学模式和方法,从提高教师的群体素养入手来提高教学质量?这两个问题的思想,最终都指向于一个结论:接纳主体性教学,以教育科研的手段来解决,这即是主体参与式教学研究的客观需求。
二、研究成果:源自四年实践性研究的结晶。
(一)认识成果
1、在研究实验中印证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兴趣的产生、习惯、技巧和能力的形成原理及其相互联系。
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兴趣、参与方法、参与习惯和参与能力是课题研究和实验的五大基本要素。研究实验中,参研人员对“五大要素”的产生、巩固和发展有了全新认识:参与意识只有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才有可能产生、巩固和发展。兴趣的产生源于参与实践,它与学生个性特征有着密切关系。参与方法与学生个体的个性、意志品质和已有经验密切相关,所以方法的适用性带有运用方法的个体的明显的个性特征。参与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促进学生参与习惯形成的因素中,教师的鼓励和同学的鼓励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表现形式,即或是某一方面的能力培养,也与诸多方面的素质因素直接相关。所以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参与式教学中,意识是兴趣的起点,习惯会影响方法的精选,能力是建构在意识、兴趣、方法、习惯的基础上,没有基础,能力的形成必属空谈。
2、课题理念与课改理念的密切暗合
课题立题于新课改实施前期,课题实施 的第二、三阶段已处在全国性的学习新课改理念热潮之中。亦或是在课题第一阶段,课题在师生观、教学观、人生观等方面的研究实验理念也与今天的课改要求完全吻合。
知识建构主义者认为,所谓“理解知识”和“消化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意义赋予”的过程,即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对自己所要“理解”和“消化”的知识作出自己的解释,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因此,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意义发现的过程,也是一种意义创造的过程。课题对已有相关理论的“理解”和“消化”,就是为了获得这些理论的意义。按知识建构主义者的解释,就是对这些理论意义的发现和创造。
3、论文著述:来自课题实验的结晶
在4年的研究过程中,优化课堂教学的论文在县、市、省和国家各级出版物上相继发表。实验教师通过实践学习,再实践,再学习,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了论文近120篇,在市、县级刊物上发表论文近80余篇。
在四年的研究实验中,先后出刊《广元教研》《教育科学探索》专辑两期,实验教师先后汇编个人专辑13册,收录论文600余篇。
(二) 技术成果:六种课堂教学模式及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韦茂荣在他主编的《现代教学模式研究》中概括众家之说,并融入国内80年代以来的教改实验成果,把模式解释为“体现教学活动规律效能的、具有比较稳定的结构和程序的教学活动的规范形式”。“主体参与式教学”课题探讨和寻求的是一种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这些方法理应孕育在一种“规范形式”之中。
1、“自主探究”模式。
(1)模式要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基本流程:引导自学→问疑→探究→运用→评价
(3)实施要领:①学生自觉地以主体角色参与学习活动。②教师的主导具体落实到探究前帮助学生确定目标,探究中及时点拨,探究后帮助总结。③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2、“分层参与”模式。
(1)模式要旨:让每个学生获得与自身内、外部因素相适应的发展。
(2)基本流程:创设情境→初步参与;引导自学→独立参与;组织交往→合作参与;精讲解释疑→深入参与。
(3)实施要领:①营造平等、合谐的教学氛围。②因人而异,参与不同层次要求的知识学习。③合理设置交流场所,实现资源共享,知识互补。④深入钻研教材,讲解力求精当。
3、“自学解疑”模式。
(1)模式要旨: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着手,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2)基本流程:引导自学→师生设疑→合作解疑→比较归纳。
(3)实施要领:①活动建立在学生强烈求知欲基础上。②教师在“设疑”、“解疑”中坚持人本主义观念,不得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
4、“学法运用”模式。
(1)模式要旨:掌握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基本流程:引导自学→感悟学法→模仿运用。
(3)实施要领:①教学内容选择要典型。②学习方法选择要恰当。③模仿运用要灵活。
5、“讨论评议”模式。
(1)模式要旨: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轻松愉快的学习,通过资源共享,知识互补,把学生培养成独立自主的人。
(2)基本流程:引导自学→揭示要求→分组讨论→评议综合
(3)实施要领:①平等的师生关系,亲密的同学关系。②和谐的课堂气氛。③明确的问题展示。④灵活的组织结构。⑤中肯的评议态度。
6、“情景体验”模式。
(1)模式要旨:变抽象为具体,促进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
(2)模式流程:引导自学→创设情景→感知体验→模仿创新。
(3)实施要领:①教材内容选择必须恰当。②突出体验、感悟的重点。③教师的指导必须深入细致。④目标指向明确。
7、确定了“农村小学主体参与式教学”评价方案及操作方法。
三、社会效应:“农村小学主体参与式教学”实验中的教师、学生、课堂和学校
(一)更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改变。
通过课题研究,学校领导清晰地认识到: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并非是单一的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要培养有个性特征的、会生成、会发展、会学习、会不断完善自我的新型人才。教师和学生是学校工作的依靠对象和实施对象,在两个主体中,教师素质的优劣对学生将产生直接的影响。故此,教师的再教育、再学习、再提高较学校更为重要。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使教育不仅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要对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验,我们的教师都明确了教育的根本是“育人”,并非是“教书”。“教书”只不过是“育人”的一种形式和手段罢了!它是教师工作的一种外在行为表现,与当今“教师”的真正内涵有着质的差别。他们不再高踞讲台,垄断课堂,而是尽力地把机会留给孩子,让他们充分地发现自已,表达自己和展示自己。
(二)学生素质的三维目标尤为凸显。
1、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素质。
实验班大面积学生的语、数学科素质得以提高,在原有进步水平上有更大的进步。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有明显进步,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在参加各类竞赛中,先后有187人次获不同奖项。
2、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式的变化。
通过四年的实践性研究,许多学生的读书、做作业、识记、收集信息、与人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自主探究,参与合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这一发展趋势,与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是一致的。
学生表现出主动学习,合作参与学习,学习过程与学习方式有明显的改变。课堂中听说读写的主动性增强,学习习惯更加良好。实验班学生在阅读、记诵、讨论、演算、思考、陈述、评价等方面,都逐步具有了自己的方法,并逐步形成自觉性,观察、思维、计算、写作、归纳、应用等学习能力明显增强。课堂内外的学习、尤其是自学过程,开始有了自已的方法,许多学生养成了预习、自学和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表现。
在校的2260余名学生在学习的情感态度方面,从过去的不情愿学习,厌烦作业,畏惧考试,回避自己的老师等不良习气转变为喜欢学习,情愿在学习过程中花时间、花精力,主动完成作业,敢于直面考试,无论是高分或低分都敢于直面自己的考试成绩的好品质。大多数学生能主动与教师交流,课堂品德行为表征进一步端正,学习风气日趋浓厚。
(三)优化课堂教学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在变”、“讲课的方法、模式在变”,这是在经历了4年多的课题实验后,许多听课者、以及教师自已都比较一致的感受。
从课堂教学过程反映出来,教师的教育思想理念在不断更新,传统教学“满堂灌”、“填鸭式”、课堂中的单向灌输、学生的被动接受等现象明显减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了,主体、主导、主线的课堂要素显著增加。在课堂教学大赛和送课下乡活动中,基本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训练为主线,课堂中教学氛围和谐,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学习思维比较活跃,学习情感积极指向。
在实验中比较反思,在比较反思中接纳,在接纳中不断扬弃。在赛课、优质课、汇报课等活动中表现出来,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开始发生着质的变化,从教学经验的积累,到方法模式的形成,再到教学艺术的升华。
(四)学校改变了落后的面貌,蓬勃发展而日益壮大。
1、促进了学校校本教研机制的建立,提高了教育质量。
课题带动教研,教研促进教学是一条普遍为人认可的经验。课题研究对全镇小学常规教研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从教研组织机构看,经历了以校按文理大分科到数校联合建组的变革过程;从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看,也由原有的“听、评课”到针对本校实际的专题研究活动。每次活动都历经了精选专题、拟定计划、活动实施、总结反思四个阶段。各次活动均形成了包括“计划”、“记录”、“案例”、“发言稿”、“总结”等在内的规范性档案。至此,我校的常规教研工作多次受到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和表扬。
二00一年,在县教育局对小学毕业班的质量检测中,学生成绩排列县同类学校第十名。二00二年跃居前五名,二00三年高踞居全县第二名。学生文考成绩是衡定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其它方面的成绩也不可忽略。二00二年秋,团县委、县妇联组织的全县儿童文体展示中,我校成绩与县城学校并列,获二等奖。随着教学设备的日益完善,全镇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开设了计算机课程。学校对计算机教学加强了管理,保证了每个学生学有所得,教学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中心校幼儿班开设了英语课程,中班、大班幼儿不但基本能听懂课堂日常英语用语,并能和教师进行简短的英语对话,这在幼儿研究课堂上,令听课的县局分管领导十分惊喜。
2、提高了学校的社会信度。
近年来,镇内各校学生数不断递增,这除了本镇人口因素外,外乡和厂矿前来就读儿童的增加也是一个主要原因。据不完全统计,二00二年春,全镇有外乡镇籍(含厂矿)学生46名;二00三年秋已达102名。在子女入学问题上,其家长能作出舍近求远的选择,这难道不是社会对学校工作的高度信任吗?
3、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和升位。
学校的办学成绩可以激发政府和社会的投资热忱,改善学校设施设备,而设施设备的改善更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近年来,普济基础教育投入逐年上升,仅二00二年至二00三年,全镇基础设施设备投入就达壹佰余万元。随着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学校品牌也不断得以提升。近三年内,学校先后被广元市评为“校风示范学校”、“教育科研示范学校”。二00三年春,学校再次被评为“广元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二00四年,学校被评为县内首批名校。
4、有效地推动了新课改工作在村级小学的顺利实施。
课题理念与课改理念的高度暗合,为全镇进入新课实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设了良好的条件。课题强调的平等、和谐,多维互动,自主参与和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可以说是一人两名,他有力地推动了我镇15所村级小学的课改工作。从教者虽大多年近五旬,但都能抛弃陈旧的“讲”、“练”方法,还学生以多维的学习空间,并能用课题研究的六种教学模式支配宝贵的40分钟。通过四年的研究实验,在而今的村小再也看不到“我说你做”、“我讲你听”的现象,所呈现的是“亲密的伙伴”、“求知道路上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