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村办小学青年教师成长过程和培养策略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日期: 2020-07-30 16:00:00
一、概念的界定

“原村办小学”是指深圳城市化前的村办小。这些学校的办学条件及师资水平相对薄弱。

“青年教师”的范围为年龄未满三十五岁的的青年教师群体。这是本课题的研究对象。这一群体的教师在教师总量总数占比例最大,工作态度、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变异性大,定势趋向尚未最后形成,其可塑性较强。

“成长过程”是指教师作为专业的教学人员,经历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专业人员的发展历程。教师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是指教师在职业道德、价值追求、知识储备、教学技能和艺术等方面逐渐提升的一种积极的行为状态和过程。青年教师的成长的过程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岗位适应期、锻炼成长期、创新发展期。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目前国内小学青年教师培养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与国外小学教师培养的比较研究、国内小学教师培训的专题研究。

李妍、赵丽、王立科等编著的《国际教师教育丛书:国际视野下的教师发展与教师培养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分别从教师教育国际化、政策支持、质量保证体系、情境教学、培养模式、课程变革等视角,对菲律宾、尼泊尔、泰国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教师发展和教师培训方面的创新实践案例进行了深入剖析,特别是书中提供的国内的几所学校对教师培训工作所做的案例,如教师的反思习惯的培养、校本研修活动的组织等,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郭黎岩的《发达国家小学教师培养的经验研究》(《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第11期)则重点探讨了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主要发达国家在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目的是通过比较各国小学教师培养的范式,借鉴其成功经验,从而构建全新的小学师资培养模式。高葵芬、邰鹭明《近五年我国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研究综述》(《漳州城市职业学院》,2010年第6期)中谈到谭兆敏、段作章详细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近几十年来实行的3+1、3+2、4+1、4+2 等教师培养模式,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黄幼岩、吴言明的《浅析青年教师培训的有效性》(《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第2期),该论文分析了现行我国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及其利弊,提出合理设置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建立以初中毕业生为起点的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袁霞:《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初探——历史回顾、现实观照和有效探索》(《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 年第4期)回顾了中国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新时期小学教师的必备素质,探索了新型小学教师培养的构建模式。

国内关于本课题研究的一些项目也为我们提供了的基础。如海南省万宁市山根中心学校2012年的课题项目《提高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探寻提高农村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途径,具有农村特点、可供相同或类似学校借鉴的理论和实践模式以及实施方法、培训内容、评价机制等,为本课题提供培养模式参考。又如广州市海珠区五凤小学2011年题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青年教师校本培训项目,以教育教学实践为基本途径,确立“一年上岗,二至三年胜任,四五年成材”三个步骤,以提高青年教师“道德素质、知识素质、教育教学素质、教育科研素质、身心素质”为目标,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综合素质,使青年教师成为新一轮课改实施中的骨干力量,为本课题校本培训方面提供借鉴。

近几年,朱永新教授引领的新教育实验,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已成就一大批师生过上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提出的“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为教师提供了成功的途径。常丽华等一线教师的成长过程,为我们提供了教师成长的榜样。

三、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教师。因此,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引导他们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怎样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使青年教师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成为教学骨干?学校可以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哪些保障和帮助?当前中小学教师队伍年轻化日益突出, 如何加速青年教师成长与进步,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深圳市教育局对教师培养工作非常重视。《深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加强教师培训体系建设:建立教师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机制,形成全员培训以远程为主、骨干培训以面授为主、个性化培训以校本为主的培训体系。改革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加快实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益培训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深入实施基础教育“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引领力的名教师名校长。每年还针对新入职的教师进行专题培训。但这些面向全体的培训难以有效指向原村小青年教师,培训的效果、个性化辅导也难以持续跟踪。

深圳城市化前,各村都有村办小学。这些学校原先的规模很小,生源主要是本地村民为主。近几年,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学校规模急速扩大,生源大量增加。学校教师结构不尽合理,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较少,刚毕业入职的青年教师占很大比例,学校普遍面临新老教师青黄不接的现状,这种急剧的变化使学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以宝安区福新小学为例,全校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达57人,占学校教师总数的71.2%,其中80后的青年教师有48人,占学校教师总数的60%,学校教师队伍非常年轻。这些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存在着哪些问题呢?青年教师自己又该怎么做?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探索。

福新小学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宝安区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原村小青年教师成长过程和培养策略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效。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提高了教师的整体水平,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以下问题:部分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亟待提高,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观念还不够,部分教师的教育潜能、教育热情以及教育智慧还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部分青年教师也存在职业倦怠……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研究。鉴于此,我们希望从战略高度,进一步加强对原村办小学青年教师的培养与管理,分析他们的现状、心理需求及成长过程中的制约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校本培训,探索加速青年教师成长的运行机制、培训策略和方法,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深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要促进教育公平,推进经济特区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面向全体学生,扶助困难群体,保障教育机会公平。本课题的研究针对深圳原村小发展起点较为低的现状,借鉴市内、国内优质学校的教师培养经验和模式,探索在深圳原村小基础上迅速扩大规模并转身城市学校的特定时期青年教师培养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探索发现培养的有效机制、方式方法及途径,能一定程度丰富学校校本培训理论,提高校本培训在特定的环境和历史时期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本课题的应用价值:通过此项课题研究提高学校教师培训工作针对性、可行性、实效性和科学性,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内在潜质,促进优势互补,使之能够尽快适应学校发展和新课改要求,不断超越自我,走向成功。高素质的教师群体能更好完成学校各项工作,促进学校发展,促进学生发展,从而实现《深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提出的战略目标。课题成果具有推广价值。深圳市范围内在原村小发展起来的学校非常多,与福新小学面临的问题非常相似,本课题研究可为这些学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在广东省内乃至国内的其他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也面临教师青黄不接的现状,如何提升师资水平促进教育的均衡,面临同样的问题,本课题研究的培养培养策略具有可操作性,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四、研究目标

1.通过调查研究、比较分析、资料查询等多种途径探究了原村办小学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成长过程的规律。

2.借助资料查询、个案分析探寻促使青年教师更快成长的途径。

3.探寻促使青年教师成长的新机制,促使一大批青年教师更快地脱颖而出。

五、研究内容

经过分析和研究,我们确定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调查在改革开放和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原村办小学青年教师的现状、心理需求及成长过程的制约因素;

2.构建青年教师的成长目标体系,确定他们成长过程中分阶段要求;

3.探索加速青年教师成长的运行机制、策略和方法,以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期、促使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六、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主要通过调查访问某些专家和用问卷、谈话等手段了解分析工作在第一线上的青年教师的的思想动态。

2.个案研究法:结合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和班级管理中的实践体会和形成的个案,选取富有典型性的事例,进行客观、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剖析青年教师成长的规律。

3.比较研究法:对同一年龄段的青年教师成长过程进行比较,找出成长差异,通过比较分析探寻影响成长的因素。

4.文献研究法:运用这一方法搜集国内外有关培养青年教师研究的资料,经汇集筛选后,选取适合校本特点的理论或经验,为实施课题研究提供指导。

5.经验总结法:本人以及青年教师个体对研究过程中的体会与得失进行回溯性的研究,探求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措施和方法。

七、 研究过程回顾

我校承担的《原村办小学青年教师成长过程和培养策略研究》是宝安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在选题之初,我们做了充分的调查和论证,对我校的教师队伍现状做了分析和探讨和反思,并邀请朱利霞、傅义民、李龙等专家来我校进行指导,确定研究方向,并积极准备课题申报的相关材料,于2011年9月被区教科所批准立项。经过精心准备,我校于2011年11月7日下午在我校召开开题报告会,区教科培中心包强平副主任、朱利霞博士等相关领导和专家参加,朱博士对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实施方案提出了切实、具体的宝贵建议,为课题的顺利进行起到了指导和推动作用。开题会后,我们进入实施阶段,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员积极准备,或阅读学习有关的理论,或进行调查研究,或向专家请教,进行课题研究前的准备工作。学校课题组成员在研究的过程中加强了理论学习,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书刊,课余时间上网搜集课题研究有关的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新课程的理论、理念及有关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素养的资料。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思想认识,更新观念,汲取营养,为课题研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修订方案,分工合作,明确职责。

学校“十二五”课题立项通过后,我们课题组成员针对规划课题作了明确的分工,共同制定研究方案,理清研究思路,要求各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各司其责,把各项任务落实到人。学校以科组和明师工作坊为依托,对青年教师进行全方面的培养。

(三)建章立制,深入研讨,提高成效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立足课堂,建章立制,深入研讨:一是抓计划制定。课题组每学期都要针对当前的研究情况制定详细的课题阶段研究计划。二是定期开展活动。每月进行一次相关活动,或学习有关的理论、资料,或研讨课堂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三是常反思、总结。要求课题组成员平时做好研究反思,积累经验,期末认真撰写课题研究小结。

(四)立足课题,服务教学

在学校课题研讨过程中,我们并不是独立的游离于其他教学研究活动之外,而是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结合学校常规工作开展课题研究活动,让课题研究为学校工作和教学工作服务,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五)积极主动和学校领导汇报沟通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重视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经常和课题组成员交流,了解在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在资料购置,聘请专家外出学习,组织活动等方面提供了支持,有力保障了课题的顺利进行。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教育教学要出成效,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关键。我校以人为本,以教师和学校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崇高师德、精通专业”双轨并重,实行研训教一体化,精心打造青年教师团队。主要做法与经验总结如下:

(一)以人为本,精细管理,营造和谐工作环境

我校的办学规模近几年快速发展,学校在硬件设施上难以迅速完备,略显滞后,但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我们努力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是校园环境温馨。校园里花香四季,绿色永驻:丹桂、香樟、叶榕,繁花,菜园,果树,处处美化、绿化、净化着校园环境,标志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二是校园文化独特。我们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文明教育融合在一起,校园立了孔子像,布置了论语墙,柱子上挂有“忠孝诚信礼仪”的醒目牌匾教人立德,成语故事让孩子读经明理。整个校园文化布局合理,庄重而不呆板,活泼而不零乱。这种沉稳朴实的校园文化意在培养学生宁静儒雅、沉稳包容的良好心境。

校长坚持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在办学目标、方向和重大决策中的核心作用,在工作中坚持集体议事制度,重大问题集体讨论,提倡“群言堂”,要求大家有不同意见的当面提出,不在背后议论是非。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定期召开教代会,将学校工作计划、规章制度、重大决策、绩效奖励、人事制度改革等重大问题提交教代会讨论表决。建立健全校务公开制度,对评优评先、年度考核、岗位评聘等涉及教师或学生利益的一律公示。学校注重情感管理,不断增强了全校教职工的凝聚力、战斗力,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和谐有序、蒸蒸日上。

(二)铸造师魂,言传身教,提升教师师德修养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林校长常对老师们说:“责任比能力更重要。”我校一直非常重视师德教育,定期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我校以“师德师风”活动月为契机,通过学习《宝安区教师从教十坚持十不准》、“师德师风”书法比赛,写反思,座谈会查问题等活动,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学校在近期还组织全校老师观看《寻找最美的乡村教师》电视节目,让老师们以他们为楷模,进一步强化老师的爱心与责任心。这些真实的人与事让老师们受到心灵的洗礼。“身正为范”,已成了老师们的教育共识。我校教师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着学生。每天早上,当国歌响起的时候,老师们都自觉肃立面向国旗,行注目礼;校园里,老师弯腰捡起地上的纸片再也正常不过了;老师们微笑着回应学生的问好,已成为一种常态。

(三)立足校本,常态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们学校近几年发展速度快,进入学校的年轻老师多。为了适应学校的发展,尽快培养年轻教师是我们学校面临的突出问题。几年来,我们在校本教研中,着眼于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本着“求新、求实、求活”的原则,积极开展研修活动。

1、统筹规划,实现学校教师双赢。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和市区教育十二五规划,我们学校也制订了十二五发展规划,而且学校发展目标取得了教师的共识。在学校规划的统筹下,我们鼓励青年教师根据自身条件,进行个人前景规划,为自己描绘出专业发展的轨迹。这样教师们就能学习有目标,行走有方向,奋斗有动力。我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学校教师的65%以上,所以我们将这些青年老师作为学校重点培养对象,提出青年教师培训“一·二·三·五”方略,即新教师一年入门上好合格课;二年过关上好展示课;三年成熟上好优质课;五年成为教育教学骨干。

班主任是德育工作实施的重要力量,班主任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德育工作的开展。因此我校十分重视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以级组为单位每月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每星期召开班主任工作总结会,定期学习班主任工作理论和有关法律法规,选派优秀班主任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另外还要求班主任每学期撰写工作案例,回顾和思考自己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并在每月的班主任工作例会上学习优秀的案例,集思广益,相互学习和借鉴。

2、专家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为了促进我校教师的尽快成长,学校多次邀请各级领导来校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引领青年教师培训工作。市教研员李一鸣老师曾来校深入课堂指导教学活动;区教科培中心傅益民主任、李龙副主任也多次来我校指导教学工作,并提出“青年教师沙龙”活动。街道教研中心陈颂清主任、文建平副主任和教研员多次来校听课、评课、指导教研活动。

林光亮校长亲自主持了课题的研究,刘志莲副校长多次为教师作专题讲座,名师队伍的成员也常为青年教师开设示范课。

为了规范教师的三笔一画,学校领导高瞻远瞩,专门开辟了“教师基本功训练基地”。学校把教师的基本功作为青年教师成长的第一课,以师徒结对形式做好基本功培训,天天评比,周周小结。

我们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实行“师徒结对”活动。青年教师拜师学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实行专业引领,师徒之间在思想上互补,在业务上互进,在心理上互纳。本学期初,为了帮助新入职教师尽快适应课堂教学,我们施行“助教制”就取得了良好效果。

3、创新模式,提高校本研修效益。

为了保证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我们开展了丰富的校本研修活动。除改革备课方式,我们还开展了“我的课堂我做主”教学主题展示、网络教研、教学论坛等活动。每周一下午定期开展的“学习·实践·分享”活动也深受老师们欢迎,带动了学习热情,分享了教育智慧。

强化集体备课。许多名校都非常重视集体备课,以促使组内教师共同提高。在集体备课中促使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明师工作坊”的带动下,集体备课制度逐步成为教师乐教、善教的源泉,成为教师专业成长有力的推动平台。为了不让集体备课流于形式,我们出台了《福新小学集体备课制度》,对方法和过程都进行了规范。

阅读推广活动。为提高师生的文化素养,我们深入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借深圳读书月等活动,学校有计划地进行阅读推广。诵诗文、听经典、每月一书、读书博览会等活动丰富学校师生的生活,让书成为全校师生的朋友,使师生养成热爱读书,快乐读书,博览群书,博采众长的好习惯,也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推行明师工作坊。《深圳市宝安区“明师工作坊”实施方案》出台后,我们学校进行了多次研讨,觉得这一平台将有效促进学校教师成长,但由谁来主持、哪些教师参与、工作坊之间怎样架构等问题也随之产生,结合实际,我们最后决定采用“一主四支”的方式组建明师工作坊。“一主”:为“校本研修工作坊”,以“教师研修活动的组织策划”为主题进行思考和研究,旨在引领校本研修的组织策划者思考 “怎样策划组织才能够给教师以真实的收获”的问题。“四支”: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学科教学工作坊,组织各类研修活动,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和潜能,提升科研能力和协作能力,帮助教师形成在“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的良性发展路线。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专题学习”和“课例研究”为双翼,形成科学的研修活动体系,促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探索培训模式。针对我们青年老师多的现状,我们学校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扶、二观、三议、四研、五思” 培训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有效培训活动。

一扶——师徒结对,同伴互助促发展。为了使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更有系统性,成效性,学校采取“名师引领,同伴互助和自学成才”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高级教师、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开展以“青蓝工程”为主题的师徒帮教活动。每人写出自己具体的“发展规划”,签订《师徒结对协议书》,要求师徒双方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1)树榜样,育师德;(2)教常规,学入门;(3)导教艺,练教功;(4)讲奉献,创佳绩。每一个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有层次的要求。如,师徒每周相互听课不少于两节,青年教师每学期听课30节以上,鼓励他们跨学科听课。一年以内教龄的青年教师,应在指导教师具体辅导下开展教研活动,由指导教师全帮扶;一年以上教龄的青年教师,应以自己钻研为主,指导教师点拨为辅,由指导教师半扶半放;已满两年教龄的教师,指导教师全放手,由他们独立、创新设计教学过程。在平时的工作中,年轻的老师虚心好学,年长的老师不耻下问,教师间相互学习蔚然成风。青年教师在积极向上、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中健康发展,稳步提升。到目前为止,这些青年教师已经全部达成协议书预定的目标,特别是周瑞元、王银银、陈美燕等老师提前“出师”。这些青年教师很快适应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由青涩走向了成熟。

二观——观摩学习,拓展青年教师视野。在学校经费紧张情况下,学校经常为青年老师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仅去年一个学年,我校就派出12名老师参加北京、西安等地高校学习。学校还组织他们赴东莞等市观摩“优质课评比大赛”活动,那些名师们别具一格的教学设计、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令人折服的课堂驾驭能力,恰当而又新奇的点拨与引入,灵活的教学机智,使他们获得启示,可谓满载而归。周瑞元老师有幸与名师同台上课,得到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徐长青大师手把手的点拨。徐长青老师在课堂中激情睿智的教学与敬业精神使青年教师受益匪浅。学校还邀请街道名师来校为青年教师指导备课、上示范课、讲座。几年来,学校和福田区景秀小学开展“手拉手”互助互学的活动,“互相帮扶、均衡发展”是我们的宗旨,学校邀请景秀学校的优秀老师为青年教师开讲座、上示范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这一活动带给我们很实在的指点和很强的示范作用。同时学校也组织教师到景秀小学参观学习,向他们取经。学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途径,相互听课交流,使他们从教学实践中吸取“外能”补充“内能”,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丰富了教学阅历,拓展了知识广度和深度,为教师发展搭建了理论平台。

三议——教学沙龙,开展相互交流的活动。 “沙龙活动”是我校培养教师成长的特色基地。学校为新教师购买三套不同版本的教材(北师大版、苏教版、人教版),以便教师通过对不同教材的仔细研读,能够站在一个理论的高起点上俯瞰教学大纲要求,更快地熟悉教学业务,提高教学的能力与效率。通过“沙龙活动”相互交流,畅谈教学感受、提出教学困惑、探讨教学方法、研究解决策略,学校给他们创造学习和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沙龙活动没有拘束,活动气氛非常浓,开展得如火如荼,成为他们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要说“青蓝工程”是一个纵向的知识和能力传递途径,那么“成长沙龙”就是横向的知识和能力传递的渠道。“沙龙活动”是青年教师倾吐心声的地方,是深受青年教师欢迎的自我教育形式,是彼此之间自我加压的参照,更是教师锻炼成长的熔炉,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研——校本科研,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平台。以校为本的教育科研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个教师只有走“教、学、研”之路,开展切实有效的行动研究,才能使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上升到一定的理论水平。我们学校的青年教师陈代老师主持了《小学低年级经典古诗文诵读策略研究》课题的研究、陈美燕老师主持了《新课程下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课题的研究、陈俊老师主持了《利用形声字特点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学汉字》课题的研究、黄静老师主持了《低年级识字教学研究》课题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大家将成果运用于实践,同学科教师共同研讨。同时让教师通过反复观摩自己的录像课,发现不足,并及时加以修正和改进。每学期要写一篇有质量的教学论文或教学案例,并力争在教育杂志报刊上发表。同时要求教师都能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思——教学反思,提升教育理论水平。“没有反思就没有提高”,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最多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一个只会读书、教书,却不反思、不写作、不梳理自己成败得失的老师,是难以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的,这样的教师充其量只能算一个教书匠。专家说过:一位老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而坚持写多年的反思却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坚持课课有后记、周周写反思、月月谈体会,在教学反思中提升自我认识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四)实践磨砺,坚持不懈,成就训练有素的师资队伍

经过几年的培养与磨砺,我校的教师在教学、教研方面取得喜人的成绩:

日常教学中,每位教师都能刻苦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情、精心设计流程,精选教法、撰写教案。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教学效果良好,在街道的教学质量检测中成绩优秀,得到领导的肯定和家长的赞赏,达到了预期效果。

近三年,我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老教师成为学校、街道的中流砥柱;青年教师已经成长起来,他们脱颖而出,茁壮成长,逐渐成熟,成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方面的骨干力量。我校现有区级学科带头人1人,区“明师工作坊”主持人5个,街道四级梯队教师6人。林校长被评为深圳市“先进教育工作者”;李雅凡老师参加深圳市美术教学录相比赛获一等奖,并且是唯一一个代表深圳市参加广东比赛的课例,参与广东省美术教参编写;陈美燕、陈毅等一大批教师参加市、区、街道的教学竞赛获奖;马俊等老师在市、区、街道的个人才艺竞赛中也获得优异的成绩。我们的管理经验、教师培训经验都在宝安区的相关工作会上做过专题发言。这些都说明我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了快速发展,也证明教师培训工作扎实有效。

十、研究反思

虽然我们在这个课题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对今后学校的课题研究、全体教师素养的提高、学校办学效益整体提升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由于我们的经验和水平有限,对于课题研究和管理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怎样有效地帮助青年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引导青年教师实现自我规划,怎样让青年教师提炼自己的教学思想与风格等方面都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培养好团队的核心力量,并能让核心力量形成良好的辐射作用,能安心在学校工作,也是学校管理上要认真探讨的问题。我们相信,在上级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帮助、指导下,通过我们课题组及全体教师的努力,今后,我校的课题研究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十一、参考文献

   [1]刘良华 《教师成长》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9月
   [2]李希贵 《学生第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4月
   [3]邓友超 《教师实践智慧及其成长》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年7月
[4]朱保良主编 《实践反思 同伴互助 专业引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1年9月
   [5]周培植 《好的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年3月 
 附件:福新小学教师竞赛和论文发表情况统计表
Copyright © 2012 - 2020 cnktyj.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课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