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应用
作者:方向明
摘要: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在社会各界的应用越来越多,信息素养成为了一个基本要求,计算机技术课程以及体系也有了新的要求,如何提高教学质量需要从教学方法、教学体系以及各方面进行完善和创新,本文将就大学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进行相关探讨和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思考。
关键字:大学、计算机、教学、任务驱动、方法、完善
引言: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早已摆脱了工业时代注重技能和服从的培养模式,而对个性化的、善于思考的、自我认知和探究能力极强的人才提出了广泛需求。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为人类的学习创造了便利的条件,使学习随时随地可以进行,更适应个人的需要,但另一方面信息的激增,也为信息资源的利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为加快落实“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和“大数据”国家战略,深入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信息获得方式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保障教学效果。
1大学计算机教学概况
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向。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从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创建“生活化”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氛围中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生活化的教学走进计算机课堂里,既是新课程的要求,又是教育的真谛和源泉。只有做到教学与生活接轨,才能在计算机课的教学中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敞开胸襟,把生活拥入自己的怀抱,在现实的生活中去实践从课堂上获得计算机知识。大学院校对计算机教学创新仍旧不够重视。很多大学院校教学理念比较落后,在教学中通常只是将普通计算机知识教授给学生,而学生只学会了相关理论知识,而没有形成思考方式,在实际操作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上仍旧欠缺,尤其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知识的更新非常快,学生只学会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会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动手的能力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否则将难以跟得上社会发展的步伐,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1.1教学方式
大学院校计算机教学对于学生进入社会之后要求技能性和适应性,目前很多大学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没有立足于计算机教学的基本理念,对计算机教学不够重视并且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在教学时,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很少创新、突破,教学模式单一,过于注重理念培养,忽视对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够。
1.2师资力量
在教学中软件力量远比硬件力量更重要,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传播者,需要不断的提升个人能力,紧随社会的发展趋势,但目前来说教师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尤其与高校的同类教师相比,从学历方面,素养、科研能力、创新能力都存在较大的不足,师资力量的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水平和发展。
1.3经费问题
大学的计算机教学是非常注重实践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和创新思维,在计算机人才培养中需要以技术要求为导向,但目前我国大学教育办学规模发展很快,办学经费严重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很难改善,教学经费不足,计算机教学的教育设施就相对落后,作为实践性较强的科目,硬件的不足就会导致学生的实践课程安排较少,于是就影响了计算机教学的效果。
2大学计算机教学方法
2.1云计算教育
云计算是支撑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为推动云计算在教育行业的发展,需要从IT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共同发力,以加速推进“教育云”的落地应用。
例如:长城电脑推出的“云教室”系统可为教师提供一套简单高效,安全稳定的教学环境。它采用ARM架构研发设计及长城影子桌面等关键技术,彻底解决虚拟化部署局限的难题,做到多点同时同步流畅播放1080P高清视频传播协议,高负载工作协议,并可一键完成上课准备,满足各种教学场景要求。同时,整合了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等第三方教学软件,保障教学多样化。并从终端、桌面、链路、网络、服务器、存储和信息七个方面,结合权限管理,确保用户业务数据的安全。整套系统具有简单高效、教学多样、安全稳定、管理维护方便、低成本、节能减排等众多特色。
2.2资源库的建立
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库。通过软件征订、网上下载加工、微课制作、精品课例录制等形式,建成优质实用的资源库。
2.3课堂互动
建设同步课堂互动平台。建设起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同步互动平台,让师生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教学活动,极大地促进了优质资源共享和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的全面升级。
2.4建设视频会议系统
依托录播教室,建设起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主会场和分会场的即时交流,更为教研和教学观摩搭建起互动平台,打破了传统的教研模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2.5任务模式
任务模式可给学生带来丰富的工作情景体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因此在大学院校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并不是说任务模式适用于所有课程的教学,教学模式的选择仍然需要根据专业特点、市场需求、教学条件等进行科学选择。
3大学计算机教学任务驱动
3.1教学任务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具体的任务中,让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针对学生的特点,每节课的任务不能太大,任务中的新知识、难点不能太多。在任务完成阶段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多给学生以鼓励。
3.2任务驱动教学的内容
“任务驱动”法是一个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在任务开始阶段,教师应事先为教学准备好一些相关的资源素材,以备学生选用。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线”,是问题提出的表现。设计任务是教师在课前备课的重头戏,要求教师纵观整个课程,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帮扶者和评价者,创设情境,导入任务,好的任务导入不是直接给学生提出任务,而是利用教学媒体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联想,促使学生立即去思考情境的内涵,引导学生发现本课的任务,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生还没有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问题时,要采用先粗后细,逐步求精的方法。对于某些任务,在这一步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一次都提出来。对于一些任务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只有亲自做到那一步才有可能提出问题。这种情况下,就在完成任务的过程再提出并解决相应的问题。
3.3任务驱动教学的过程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与失败,从中获取对所学知识的建构、技能的掌握,最终探究出任务的最佳解决方案。教师通过观察、交谈、提问来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所需的策略进行探索,对个别需要帮扶的学生给予指导,特别是共同性的问题,教师要给予适时的指导。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我们更加提倡小组协作完成。可以集思广益,促进学生间交流,发挥各自优势,互帮互助;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可按照“独立思考→相互探讨→交流看法→解决问题”这一学习流程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协作学习。督促每个学生都必须亲自参与到任务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去。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3.4反馈与评价
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者,掌握着教学过程的方向、节奏和活动方式,除了在前期作好引导,中间做好指导和帮扶外,还有重要的一环便是要对学生的任务的完成效果做出及时反馈,有效评价。
评价的内容包括:是否完成了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熟练应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创新的能力。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在任务驱动下完成了所学知识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教师必须作好全班同学的评价结果,每位学生必须记录下自己这堂课的评价结果,这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一目了然,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也做到心中有底,这对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大有好处,同时也有利于以后的教与学。
3.5注意事项
任务驱动或主题活动并非包打天下;任务驱动法的确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任务驱动也并非处处可用的。
3.5.1动机与兴趣
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功能,设计出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联想、判断,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3.5.2学习主动权
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老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按照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并更大地激发起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3.5.3以学生为中心
信息技术教育可以采取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具体的任务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习惯。任务驱动”教学法,这是一种问题解决式、发现式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求解问题的过程中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如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注重知识的学习、掌握。任务驱动中,我们既要看任务的完成情况,更要注意通过完成任务是否驱动了知识的学习。融会贯通知识,有效生成“任务”。在多媒体电子教室中,学生初步掌握本节课学习任务的操作方法后,老师提出新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计算机与网络信息技术也在飞速发展是很多工作能够有效开展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计算机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课程,所以需要在计算机的教学和资源建设上给予充足的支持,寻求更具创新意识的发展道路,选择全新的发展措施,确保计算机教育的顺利开展,从而提高效益,促进我国人才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建磊.关于我国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4.
[2]陆汉权,何钦铭,徐镜春.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2,09:55-58.
[3]陈芝芬.《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10,33:194+178.
[4]熊丽丽.大学计算机基础课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0.
[5]孙大烈,车万翔,徐汉川.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教学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06: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