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美国芝加哥盛大召开的2019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2019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Annual Meeting)闭幕。
会上佳音传来,来自广东医科大学的陈勇健、张文达、李岸霖等同学参与的4项课题研究成果被ASCO年会接收。其中2篇入选会议现场壁报展示。此外,广医校友余运芳也获得了一项ASCO顶尖的肿瘤研究学术奖项。
据了解,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是全球领先的肿瘤专业学术组织,成立于1964年,致力于癌症的预防、治疗及改善对患者的护理。
■学霸故事
“学会自己发现错误,做到感动自己”
广东医科大学的陈勇健、张文达、李岸霖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呆在实验室里,潜心研究科研项目。日前,他们参与的课题研究成果被2019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接收。科研让他们收获了知识,促进了个人成长。
“刚开始做课题的时候,做什么都有畏难情绪,希望什么都让师兄来给自己收拾残局。”张文达感慨,科研真的是很伤脑筋,对自己来说是一个挑战,但因为团队里有师兄在,总觉得有所依靠。
由于做事尚不够严谨,师兄余运芳严厉地对张文达指出:“不要把自己都没检查的东西发给别人看,要学会自己发现错误,要做到感动自己,做到自己觉得真的完美了。”
事后,张文达对自己进行了反省,并决心改掉不严谨的作风。经过一番历练,那个曾经提交论文总是“缺胳膊短腿”的张文达好像染上了强迫症,每一次提交作品都会反复查看,认真核查。科研也使他得到了成长,现在他总能保持主动,以独立的姿态去面对所遇到的困难。
为了一个结果 在实验室呆上十天半个月
“科研给我带来的,是面对问题时的思考方式,或是面对课题时的从容。”对现已考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肿瘤内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陈勇健来说,科研的魅力,不在于它的高大上光环,而在于每一次的过程,似乎都有遗憾,每一次都觉得下一次定能做得更好。
很多时候为了一个结果,陈勇健需要在实验室呆上十天半个月,有时候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有一次更是很长一段时间吃住都在实验室了,再次回到寝室,室友很吃惊,看到他那一身“欠收拾”的形象,还以为他遇到了什么难事。从大一开始就加入科研的陈勇健说,在科研的路途中,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态度认真、行动谨慎、思考缜密是成为科研工作者的必要条件。
由于时差问题,有时候期刊的编辑凌晨发邮件过来,通知学生需要在文章里如何进一步修改,并且限制很短的时间内要完成。文章的撰写、修改和排版常常是包含了许多细节问题和难题,既需要头脑风暴大量思考,也需要谨慎细心。李岸霖回忆自己刚加入团队时候,感慨经历了很多困难。“现在看自己以前写的东西,很明显察觉到大量的不足。”非常感谢师兄不断鞭策,让那个不完美的自己遇到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