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法律规定,孩子年满十八岁以后,就具有了独立的法人资格,按照道理,至此,家庭教育就可以结束了。但是,在中国,孩子在进入大学以前,都是围绕着高考的指挥棒转,其除了应付高考的能力,其他方面都不能成熟起来,这就导致孩子进入大学之后,我们的家庭教育还不能撤出,反而,需要加强。
一、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虽然物理上离开父母亲,自己来到了大学,独立面对学习和生活,但是家庭教育并不能戛然而止。
(一)大学生的情感依赖并没有完全脱离家庭
大学生上大学了,从表面上看,也离开了家庭,但是从情感情面,对于父母的依赖还是很大的,也就是说,孩子上大学后,并没有完全脱离对家庭情感的依赖,需要家庭成员,通过1—4年的时间逐步放手,直至大学生从精神层面,真正独立。
(二)大学生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
上大学是大学生由学生身份,向社会身份转变的过程,这其中就包括学生的心智由不太成熟到比较成熟,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学校教育所给予大学生帮助之外,对学生影响最大,了解最多的家庭的教育,在这个阶段,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大学生4年的成长过程,离不开家庭的帮助
大学生的教育包括3个方面的力量,社会力量、大学力量、家庭力量,也就是说,大学生4年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力量是不可或缺。
二、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内容
一个大学生的成长,已经受到了将近20年的家庭影响,好也罢,歹也吧,已经无法更改,唯一可以改变的就是对大学生家庭教育的新的目标。
之前的家庭教育,是围绕着保障孩子上大学的保姆式的教育,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因此,当孩子进入大学后,我们的教育总目标,就要确定为:培养出受到社会欢迎的社会人。这个总体目标包括的要素很多,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一)独立意识
合格的社会人,首先应该是一个独立的人,这个独立包括:经济独立和人格独立。独立对于融入社会很重要,如果总是口头禅:“我爸说...”、“我妈说...”、“老师说...”那么,从人格上,就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融入社会就首先遇到了障碍。
(二)唯他意识
中国家庭,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就自我惯了,再加上为了让孩子高考,家庭以孩子为中心的格局,也让孩子的眼中根本没有别人,但是社会是一个大众的社会,是一个合作的社会,如果不懂得尊重他人,不为他人着想,那么,融入社会的难度就比较大。
(三)中庸意识
一个社会是一个平衡体,是一个妥协的产物,也就是说,社会不会按照某一个的意识而运作,个人意识往往要与社会意识相吻合,才能实现,这样,就需要大学生具有中庸意识,要懂得妥协,才能将自己的个人价值,通过社会的反应而体现出来。
(四)纪律意识
之所以建立社会,是因为社会较之无政府状态,要有效率和效果。因此人们必须依靠社会,才能取得个人运作结果。社会之所以有效率和效果,就是依靠纪律(法律)对人群和团体的约束,使大家为着一个共同的社会目标而统一行动和意志。换句话说,要想融入社会,就必须遵守社会纪律(法律),把个人自由放在社会纪律之下。要想获得脱离社会约束的所谓的绝对自由,就会被社会所抛弃。
三、大学生家庭教育的方法
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独立性不断增长,这即是自然规律,也是社会规律,因此,家庭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时,就必须改变教育中小学生的简单、粗暴、强制的方式。
(一)平等的原则
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虽然他们的心智不成熟,但是,他们会把自己当做大人来看待,需要强调自身价值的存在,因此,家长要正视这个现实,要与孩子平等对话,要容许孩子反驳、思考、反复。
(二)断奶的原则
我们的家庭,无论怎样都拥有着一定的社会资源,或多或少都能够帮助到孩子,但是,在孩子没有提出愿望之前,家长要注意不要主动动用社会资源,为学生办理事务,首先要鼓励学生自己独立解决问题,断送他们的依赖思想,使他们独立面对社会。
(三)关爱的原则
关爱是一种强有力的力量,会支撑着孩子以热情和信心面对社会。反过来,如果孩子在学校里受到了不公和挫折,家庭在泼一盆冷水的话,那么,孩子就会绝望。因此,无论孩子有多麽的错误,家长都要不放弃对孩子的关爱,让他有信心纠正自我,适应社会。
(四)帮助的原则
为了能够让大学生独立起来,家长要学会以自己的经验和理论,从旁帮助学生正确地处理和看待社会上的各种事物。不要全面否定学生,也不要让学生感到无助,挫折感过大,会使学生失去对社会的信心,因此,当学生真的以为过不去的时候,家长要给予适当的帮助,但是,切记不要代替。
总之,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也是十分不要的,是不可或缺的,学生最基本的理念和素质,会决定学生未来在社会上的生存状况,同时,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也要根据大学生现存状况,采取适合的方法,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