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人文课题组迎春茶话会纪要
日期: 2020-07-30 16:00:00

时   间:2006年月110日下午

地   点:中国艺术研究院“西部人文课题组”办公室


主持人:方李莉


与会人员:

方李莉、马盛德、刘文峰、、刘 托、顾 森、杨 萍、何玉人、康玉岩、包澄洁、胡晶莹、韦 明、李东晔、、孙江宁、孟凡行、安丽哲、吴 昶、董 波、王 涛、员雪梅、张 欣、王英睿、杨 明、杨 秀、付京华、张登峰

 

主要内容:一、课题进展等情况交流;二、歌舞联欢。
2006年1月10日下午,“西部人文课题组”部分在京学者聚集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在方李莉组长的主持下,召开了一次学术交流兼迎春联欢的茶话会。
方李莉组长首先对课题组成员能够在年终繁忙之际抽空参加会议表示真诚的感谢与欢迎。随后,她简要汇报了课题的进度、计划和结题要求等情况。要言之,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丛书出版方面。计划出版一套《西部人文资源丛书》,前不久已经与学苑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合同,将于2006年9月课题结题前全部出版。这套丛书包括4本考察报告、4本考察笔记和3本论文集,共11本。目前已经整理完成的书稿有7本,约380万字,分别是:3本考察报告:《关中民间器具与农民生活》、《西部人文资源考察实录》、《西北少数民族仪式考察——傩舞·仪式·萨满·崇拜·变迁》;3本考察笔记:方李莉《黄土地的记忆——陕北民间艺术田野笔记》、王宁宇《陕西药王崇祀风俗考察记》、潘年英《西南山地文化考察记》;1本论文集《西部人文资源论坛文集》。另外4本书,我们将在后期的田野调查和理论研究中陆续补齐与完善,计划于今年6月份全部完成并交给出版社。

二、数据库的建构。原计划各子课题组于2005年12月底之前完成数据库资料的搜集工作,并整理好初稿交上来,余下几个月的时间用于整体内容的修改、补充,但现在看来做不到这点。具体看,各组的进展情况不一样,戏曲组、景观组已经基本完成了,有的组完成了大部分,也不的组进度较慢,需要抓紧时间进行,希望各组能在06年3、4月份期间交齐初稿,给后期的专家审稿和数据库的资料录入等工作预留出必要的时间。
三、对梭戛生态博物馆解剖麻雀式的个案考察。十年前,在贵州的梭戛,由中挪合作建起了中国的第一座生态博物馆——梭戛生态博物馆。随后,贵州还建起了另外三个生态博物馆,被称之为生态博物馆群。现今广西也在学习贵州,今年已建起了三个生态博物馆的试点,准备在今后的三年内陆续建立10个生态博物馆,其雄心非常之大,内蒙也在积极地跟上。如果此举成功,生态博物馆将会在国内形成燎原之势。因此,作为中国的第一座生态博物馆的梭戛的经验就非常重要,十年的实践,它的经验将会给后来者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启示呢?

据我们调查可知,博物馆建成后的十余年里,村民们的生活状况有了很大改观。但不容乐观的问题也随之而来:生态博物馆的建立,西方文化观念的引进、文化精英的培训、政府的引导和干预等等措施,会不会使当地传统文化的表面形式保留下来,却失去其背后的意义世界。为了尽可能全面地解剖这个“麻雀”,课题组吸纳了从事音乐、艺术人类学等领域研究的新成员,集中力量,从社会组织、宗教、音乐、民俗、民族服饰、民居、民具等角度,进行深入考察,做点的深描,然后对建馆前和建馆后不同时期不同的文化样态进行比较分析,再来探讨梭戛生态博物馆自建立以来,在社区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方面,有哪些经验和不足。这些内容将在关于梭戛生态博物馆的考察报告一书中集中体现。

四、重申总体报告书的体例和理论诉求。总体报告书是对课题的全面总结和理论提升。将在调查的面的铺陈和点的深描的基础上,参照国外相关经验,提出从文化遗产向人文资源转化过程中的思考与探索,并尝试做出回答。总体报告书分为总论(界定“人文资源”的内涵及其重要性等)、西北人文资源概况、西北人文资源田野考察报告分析、国外经验与国内对策、结语(总结与建议等)、田野考察与个案研究索引和文献研究索引七个部分。
 
听取了方李莉组长的汇报之后,各组与会者代表又相继汇报了一下所在组的课题进度、面临的问题及感想等。舞蹈组组长马盛德介绍说,舞蹈组的任务虽然还没有全部完成,但整体上进展顺利。与以前的文艺集成等相关研究相比,我们至少有一点与他们不同,就是我们这两年来的田野调查取得的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这些都是对当地舞蹈现状的真实反映。现在感觉有些难度的是甘肃省部分,尤其是甘南藏族地区,目前找不到既懂舞蹈又能做研究的合适的人;青海的资料相对完整;其他地区的还可以。就调查而言,我们的调查还是有点走马观花,主要是地域范围太大,经费有限,时间不够,再加上民族舞蹈多是在特定时间和场合下进行的,增加了获取资料的难度。康玉岩老师补充说,我们每次下去都能发现新的东西,比如,以前的舞蹈界认为,回族没有自己传统的民间舞蹈,我们在宁夏回族地区的调查发现,回族都是关起门来跳“宴席舞”,而且不像以前集成上介绍的“简单”、“规范”。我们还需要抓紧时间做实地调查,要对交上来的资料进行鉴别、处理,避免有学者交以前做集成时积累的资料。

人文景观组组长刘托老师说,建筑是凝固的,变化不大,所以,景观组的任务主要不是去发现对象,而是要在现有的对象中重新去筛选、去鉴别。我们的经验是,资料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课题的基本架构也就搭成了,不是边做边架构。现在,数据库部分基本完成了,需要再补充一点文字之类。民居组组长顾森说,大家都是按照课题的《编辑手册》做的,基本上进展顺利,基本上做到点面结合。我们比以前的同类调查更关注细部,基本上都配有清晰的图片。这会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很有价值的资料。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西部民居中保护最好的是陕北民居,尤其是榆林地区,当地在城市建设中不动老城,而是在另外一个地方建立新城,这就把老城保护起来了。我们此次调查,还有一个突破,以前对民居的关注只是关注房子建筑,比如有名为《老房子》的书,现在,我们要推进一步,做“老房子的故事”,加上“故事”成分,突出人的行为,甚至民居中禁忌等相关观念,这样,做起老房子就有意思了,比如陕西米脂的姜家大院和马家大院的“长工和小姐的婚姻故事”。这类内容,我们在调查报告中会有详细记述。
 
“西部人文”课题组

Copyright © 2012 - 2020 cnktyj.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课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