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面对的是心智未完全健全的学生,怎样去教好一个学生,让教育更个性化,更具针对性,或许,心灵的沟通能让学生走出知识疑难的阴影,一份信任能给学生展示自我的广阔空间。首先,我们不能完全用规则去规范一个学生,规则是自由的底线,然而太多的规条的确会让学生太“听话”而禁锢了学生的创造力,我们允许学生的不听话,接纳学生的一切,学生不是机器人。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换一种沟通能让学生愉快地合作,还能培养学生的进取心、主动性、责任心、幽默感以及体谅他人需求的能力等。也让我想起那句,老师一堂课内不能说太多的“不”,学生回答的任何一个答案可能都是经过认真的思考,其中不乏独到见地的观点与看法,我们要去肯定学生的思考能力与方法。在学生思考过程中老师要学生静候、鼓励,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自行组织语言回答问题,不怕浪费时间,更不怕学生的答案不全或语言不美,能用自己的话语表达自我对问题的理解才是“真语文”。这种静候与肯定是一种无言的信任,这样才能让学生有自主思考的能力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唯答案是听,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其整天琢磨如何让学生听老师的话,不如花点心思去想想:如何让老师的话讲的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方式,更加尊重学生的感受、尊严和唯一性,更及时积极地回应学生的真实需求和成长需要。让学生听从道理,而不是你。一味的听从会让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作为学大教育的老师,要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我们要求教师在面对一个孩子的时候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爱好,家庭情况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以便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有更好的切入点,在讲课的过程中能抓住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愉悦,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育心的过程。
育心不仅是育学生的心,在教化人的同时也是自我提升的心路历程。让学生听老师的话不如让老师听懂学生的话,老师要把精力用于自我学习,充实内在引领学生,最终双赢;而非无助下抓狂一味的控制学生。学生不听话是因为学生有了自主的能力,是因为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或对某道题有个人的理解与方法。老师,尤其是辅导机构的老师更多的时候是想要一个结果,而不是去引领和唤醒学生的心,做一个合格的老师,我们要去学习,学习换一种心态,换一种思维,换一种眼光,良人先育已。
育人,育已,育心。我们做教师成长课程,给教师提供成长平台,让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成长,不仅是知识技能的成长,更是心灵的成长。教师的成长会带来学生的成长,育人先育已,育人要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