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高寒区黍子新品种及高效栽培技术
日期: 2020-07-30 16:00:00

  山西高寒区黍子新品种及高效栽培技术
  作者:李占成  任广兵
  摘要黍子是山西高寒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和重要的抗旱救灾作物,具有重要的生产和区位优势,但生产上存在管理粗放、品种单一混杂、效益不高等诸多问题。我们经过多年选育和试验示范,选育出适宜在山西高寒区种植的优良品种雁黍8号、晋黍8号、晋黍9号,总结出一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关键词黍子;新品种;高产高效;种植技术
  黍子耐旱、耐瘠、生育期短,是山西省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和重要的抗旱救灾作物。山西省年播种面积约20hm2,晋北、晋西北地区等干旱、半干旱地区无霜期短、降水集中、年降水量少,黍子在这些地区有明显的生产优势和地区优势,其在当地的旱作农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推广的黍子品种
  (一)、雁黍8号
  雁黍8号是由山西省农科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选育而成,2006年2月通过国家小宗粮豆鉴定委员会鉴定。
  产量表现:雁黍8号2003—2005年参加全国黍子区域试验,三年在全国山西、内蒙、陕西、甘肃、宁夏五省区30点平均3355.5kg/hm2,较对照晋黍3号增产16.6%;2005年在内蒙古达拉特旗、赤峰、甘肃平凉、宁夏固原的生产试验中,平均3220.5kg/hm2,较当地对照平均增产13.1%,最高达5317.5kg/hm2。该品种具有6000kg/hm2以上的增产潜力。该品种表现中熟、高产、优质、抗倒、抗旱。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熟品种,生育期105d左右。株高穗大,侧穗型,绿色花序,籽粒红色、圆形;米黄色、糯性;突出特点是米糕黄、软、筋,香甜可口,保质期长。茎杆粗壮,生长整齐,长势强,以主茎成穗为主,丰产稳产性强,抗旱,抗倒伏。
  经山西省农科院中心实验室测定:粗蛋白12.75%,粗脂肪3.95%,粗淀粉58.18%,可溶性糖1.09%。
  适宜区域:雁黍8号适宜在山西、内蒙古自治区、河北平川、丘陵及类似生态区春播种植,还可作为山西省晋中、临汾及类似生态区麦茬复播的重要作物,同时也可作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晚播救灾作物推广种植
  (二)、晋黍8号
  晋黍8号是由山西省农科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选育而成,2007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年1月通过国家小宗粮豆鉴定委员会鉴定。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山西省黍子生产试验,两年在大同、朔州、忻州、晋中11点全部增产,平均4246.5kg/hm2,较对照晋黍5号增产10.8%;2006—2008年参加全国黍子区域试验,三年在全国山西、内蒙、陕西、甘肃、宁夏五省(区)36点平均3945.0kg/hm2,较对照冀承黍1号增产11.04%;2008年在内蒙古达拉特旗、山西大同、宁夏固原的生产试验中,平均4597.5kg/hm2,较当地对照平均增产8.8%,最高达6127.5kg/hm2。该品种具有6750.0kg/hm2以上的增产潜力。表现高产稳产性强、增产潜力大。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早熟品种,生育期99d左右。株高穗大,绿色花序,侧穗型,籽粒白色、圆形,粒大皮薄,出米率达85%,米黄色、糯性,米糕黄、软、筋,食味香甜可口,属优质品种;植株茎杆粗壮,生长整齐,长势强,丰产、稳产性好,抗旱耐旱,抗倒伏,综合性状优良。
  据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粗蛋白14.84%,粗脂肪3.54%,支链淀粉99.97%,粗淀粉76.83%。
  适宜区域:该品种适宜山西、内蒙、陕西、宁夏、甘肃等地区春播种植,还可作为山西省晋中、临汾及类似生态区麦茬复播的重要作物,同时也可作为我国北方地区晚播救灾作物。
  (三)、晋黍9号
  晋黍9号是由山西省农科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选育而成,2009年4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全省生产试验,两年11点全部增产,两年分别为3945.0kg/hm2和4548.1kg/hm2,分别较对照晋黍5号增产12.8%和9.1%,两年11点平均4246.5kg/hm2,较对照晋黍5号增产10.8%。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熟品种,生育期106d左右。幼苗叶片和叶鞘均为绿色,绿色花序,侧穗型,籽粒为复色(白粒红嘴),圆形,糯性,出米率可达82%。茎秆粗壮,长势强,抗倒伏,抗旱性强,丰产性与综合性状优于对照。
  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粗蛋白14.84%,粗脂肪3.54%,支链淀粉99.97%,粗淀粉76.83%。
  适宜推广范围:适宜在山西、河北、内蒙古自治区糜黍产区种植和我省晋中、临汾及生态类似区麦茬复播。
  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一)、必须进行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主要有晒种、浸种及拌种三种方法:一是晒种,晒种可减少种子的含水量,改善种皮的透性,增强吸水能力,促进种子内部酶的活性和新陈代谢,增强种子活力的发芽势。晒种还能借助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一部分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菌,减轻某些病害的发生;二是浸种,浸种不仅能使黍子种子提早吸水,促进种子内部有机物质的分解转化,加速种子的萌动发芽,还能有效防治病虫害;三是药剂拌种,播前用药、水、种1∶20∶200比例的农抗“769”或种子重量0.3%的“拌种双”、“种苗青”拌种,对黍子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
  (二)、机播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通过对玉米覆膜播种机进行改造:穴距由40cm(玉米)调为13cm、行距为40cm、采用70cm宽地膜(玉米80cm地膜)、取种器改进为一次播种4—5粒黍种(玉米3—4粒,相当于黍子30多粒),每公顷留苗16.5万穴左右,每公顷留苗67.5万株左右。
  (三)、合理施肥
  针对现实黍子生产施肥单一,且施肥量随心所欲,缺乏科学标准,氮、磷、钾肥要配合施用。应掌握基肥为主,种肥、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研究表明,每生产50kg黍子籽实需从土壤中吸收N1kg、P0.5kg、K0.75kg。高效平衡施肥技术根据黍子目标产量(4500kg/hm2)、黍子需肥量、肥料利用率(75%)和肥料中养分的含量计算施肥量,实现黍子生产科学施肥。一般肥力下每公顷施磷二氨300kg。有条件以施农家肥为主,一般地力情况下每公顷施45方农家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提高水肥利用率,达到增产目的。
  (四)、黍子简化栽培技术
  黍子简化栽培技术目的是实现黍子生产增产增效减支节本,通过减轻黍子生产人工疏苗、中耕、除草的劳动强度,实现黍子优质高产高效生产。主要实施内容是:黍子宽行机械穴播(行距40cm,株距15cm,穴播3—4粒);机械中耕,一次两行,一人一机一天可操作2hm2(畜力一天0.7hm2左右);化学除草,使用2,4-D丁脂除草,用药600-900g/hm2,加水300-450kg地面喷雾。
  (五)、病虫害防治
  黑穗病是黍子主要病害,一般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剂,或50%苯来特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剂,或用种子量的0.3%拌种双可有效防止黍黑穗病的发生。
  (六)、合理轮作倒茬
  黍子适应性广,对土壤要求不严,但避免选择重茬地块。连作有三大害处:一是黍子根系发达,吸肥力强,连作会大量消耗土壤中同一营养要求,使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地力减退,加剧土壤养分与黍子生长供需矛盾;二是病害严重,重茬会加重黍子黑穗病发病率,是倒茬的3-5倍;三是杂草严重,黍地伴生的野糜子多,易造成草荒,导致黍子减产达30%以上,甚至绝产,同时品质下降、适口性变差、商品性降低。因此,合理轮作倒茬是黍子获得高产优质的重要条件。茬口应选豆类、根茎类、玉米等作物,合理轮作方式有:黍子→豆类→马铃薯;马铃薯→玉米→黍子→豆类;马铃薯→黍子→玉米→豆类等。

Copyright © 2012 - 2020 cnktyj.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课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