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培养小学中年级段学生的写作能力
日期: 2020-07-30 16:00:00

谷才明

          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安昌小学  安昌镇  622650

    【 】小学中年级段语文教学中,作文课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如何根据小学三、四年级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有效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本文着重论及作文教学,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训练学生。三年级是作文的启蒙阶段,应首先采用培养学生观察力入手的方法,进行训练学生发展语言,从片段训练中,教会让学生喜欢写、会写、写真情实感;到四年级就要采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进行训练学生发展思维,从篇章训练中,教会让学生对文章“剪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   培养学生  写作能力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重视人本写作观的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教育家朱光潜曾说过:“养成纯正的趣味,克服心理的懒怠”,还有注重主体建构观的“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的现代作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也曾说过:“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悟性的自然”。他们都从人本的角度,对作文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过:“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那么,小学作文教学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呢?纵观当今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仍存在着“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教学模式,无形中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学生作文大都表达的是课本上教的,老师天天讲的思想和见解,抒发的是空泛的属于别人的情感,失去了童心的纯洁无邪。“写作即做人”。从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比较,写作是学生思想展现的最佳形式。

所以,小学作文要展现三、四年级段学生的真情实感,莫过于在教学中先从观察生活入手。

一、小学作文教学,首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

    观察既是写作的基础,又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而学生作文是运用文字符号表达思想的过程,就要必需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善于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因为,有了生活不等于学生就有写作材料。如果学生缺乏观察训练,就把握不住“物”的特征、细节、关系与发展变化的这些对写作有意义的内容,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往往缺乏引导,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对其内容心中依然无“物”,就感觉到没什么可写的,因而就胡编乱造,写千篇一事,百篇一面的雷同作文。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那么,教师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1、利用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现在的课文插图精彩纷呈,非常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绝好资源。教学时可以先看图再学文,鼓励学生去发现自己所观察的东西与课本所写的有何异同,从而改写课文;也可以先学文再看图,发挥想象,补写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及求异思维。

    2、结合课文教学,教给学生的观察方法。例:教学《清明上河图》时,让学生知道观察要有目的、有顺序、有重点,还要边观察、边感受、边想象。通过课内讲解,教会学生由整体到部分的全面观察,捕捉事物的特征集中观察,由此及彼相互对照发现细节异同的比较观察,从中准确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特征。

    3、开展班级活动,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在班级组织的春游、秋游、中队会,校运会等活动中适时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激发观察兴趣,活动后组织交流,扩大观察效果。

    4、留心观察生活,鼓励学生争当“小小观察家”。生活是最好的课堂,它五彩缤纷,多姿多彩,是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写的作文中,可写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或经历过的事情;可写喜爱的景物、植物……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成为很好的写作素材。

    5、利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小学生学习写作,是以我手写我口,写我心。只有在实际生活中获得大量感性信息,经过思维,形成语言,才能写好文章。但是,由于年龄关系,他们观察事物时,注意力起着重要作用。注意的稳定性,持久性不强,容易走马观花,同时观察的目的性也不强,条理性也不够,而电化教学手段在培养,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抓住特征方面能直接起着更突出的重要作用。

    二、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关键要精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文是一个创造性很强的思维过程,思维在作文过程中占有核心地位。在整个写作中,写作和思维是同时产生的。写作的过程也就是思维的过程,因此,写作教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培养写作过程中的思维与文字表达之间的转化能力。由此可见,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写作水平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莫过于以下五种方式:

    1、激发学生兴趣,培育思维方式  让学生产生有因就有果的思维方式,培养孩子的因果逻辑分析能力,这对孩子的的写作大有好处。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例如:写一篇关于仙人掌的习作主题《消失的叶子》,在写这篇时,让学生们去观察到仙人掌有没有叶子,教师可引导学生并提出“仙人掌的叶子去哪了?它怎么会没有叶子呢?”,帮助学生找出仙人掌没有叶子的原因。让学生知道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仙人掌才没有叶子,给学生提供有因就有果的具体实例。这样,就可培育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在写作时就不会杂乱无章,条理不清。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障立疑,让学生处于“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将其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求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能从多方位,多角度去分析问题,不仅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还能使主题更深刻。

    3、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培养思维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灌溉式、“填鸭式”,严重的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在写作教学中,应让学生自主参与。首先,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观察事物的方法。在观察活动中,要注意启发学生进行观察,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在阅读小学语文S版第5册第4单元第16课《赵州桥》时,启发学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比如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观察。其次,在立意过程中进行思维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确定写作中心的能力,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表达自己的思想。其主要方法是用讨论的形式确定作文的中心,让学生自主参与。这样,既能强化学生的思维动机,又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问题避免千篇一律。第三,表达过程的思维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能力。学生“谋”、“布”、“遣”、“造”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加工的过程。学生的思维有无条理,有无新意,是决定文章好坏的重要一环。还可采取对比阅读的方法,学生习作初稿完成后,让学生交换阅读,发现彼此的优点与不足,以此达到优化写作的效果,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运用多媒体、角色扮演等手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左脑长于抽象思维,右脑长于形象思维。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重视知识的逻辑,却往往忽视思维的形象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右脑常处于相对抑制状态,不利于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在写作教学中,利用实物,图像,录音,电影等教具能让学生更好的观察,形象与抽象同时运作,使感性与理性有机相结合。

5、允许学生走入“误区”,在思维摩擦中自省自悟,从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走险,不怕出错,不怕离题。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而要以点拨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进学生继续思维,认清错源,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在矫正误点的同时,促使学生自悟,启动他们思维的潜能。

总之,有效培养小学中年级段学生的写作能力,重点要抓住培养小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特别是进行口语训练,养成良好的说话能力和说话习惯,因为口语训练有助于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关键要殚精虑竭地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和充分发挥其潜在的思维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为升华作文能力服务。

参考文献:

     [1]余  婧: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初探.[X].《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1)

     [2]严卓娅: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训练的探究.[I].《华 章》,2010(13)

Copyright © 2012 - 2020 cnktyj.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课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