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农问题之我见
日期: 2020-07-30 16:00:00

  浅析三农问题之我见
  作者:齐文娇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都比较落后,制约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经成为现实社会较为突出的问题,我们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为“三农”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地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促使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然而,中国农业产品开始同外国农业大国竞争,从而开始出现农民“手里有粮买不出”的现象。
  关键词:浅析、三农问题
  随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大部分农民认为种田没有足够的收入,因而出现农民进城打工的现象,随之而来的是农村地区生产积极性下降,农业投入减少,引发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打工,农村人丁稀少。由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三农问题成为当今社会显著的问题。
  一、三农问题的影响及地位
  在21世纪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同样将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征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基础和保障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取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与否,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任务。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央新的领导集体对“三农”问题尤其重视,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三农”问题。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深化下去,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农村问题是中国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
  我国农村虽然有局部的繁荣,但在国际和国内市场经济的双重挤压下,中国农村处在破产的边缘,孕育着社会、经济、和政治危机。
  二、三农问题产生的原因
  1.农民的收入水平低,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这是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
  2.土地资源不足,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及土地产权模糊。中国由于人多地少的国情,因而农民得到的土地很少,甚至有些地方的农民没有土地,所以在农村种就出现了劳动力过剩的现象。在我国,土地的直接所有权属
  于乡﹑村社集体,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经济日益发达,因而城市
  经济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加剧,使得地方政府和村社集体不断抢占农民的
  土地使用权,获取农民的土地,但是地方政府以“经济发展”的名义过分
  使用土地的代理权,从而村社集体对土地的使用权日益模糊。
  ?3.资金投入少。农民由于收入少,增收难,就越来越少的投入资金在农业上;国家虽然拨发了大量资金用于经济发展,但大部分都用于二﹑三产业,因此在农业和农村上的投入很少,缺乏强劲的经济后盾。
  4.农民的素质普遍较低。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经济的发展需要高科技的支撑,农业也一样,但很多农民由于素质低,缺乏知识,不能掌握高科技术,不能将其转化为生产力。
  5.农民的负担重。虽然国家推行农业税,要求减轻农民的负担,但一些地方政府还是压榨农民,农民的负担并没有得到减轻,使农民的收入减少,这严重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三、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
  1.科学规划,构筑合理的城市化体系,正确引导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地域流向来看,农村转移劳动力有进大城市的偏好,东部发达地区一直是农村劳动力的主要流向地,这种情况虽然是市场化引导的结果,然而,毕竟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大城市由于技术含量和资本有机构成明显高于小城镇使得大城市安排一个劳动力所需要的资源远远要高于小城镇,此外,大城市由于工业就业比重上升的空间已较小,服务业发展的缓慢使其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强使得大城市就业竞争压力大,这些对于转移当前过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达到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是不利的,因此,要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加快小城镇建设,充分利用小城镇资源和产业空间的优势,大力发展适合于本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充分发挥小城镇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促进农村工业小区建设,吸引乡镇企业向小城镇相对集中以此带动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减少对大城市人口过于拥挤的压力。大城市也应该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质量和利用效率,走集约型发展的道路,达到能耗更少、成本更低,经济效益更可持续。集约型发展城市使各种经济活动在城市综合体内互动,各种资源有效整合,提高城市的容积率从而发挥更大的空间效应。只有通过走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层次递进的多元化发展道路,才能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城市充分发挥其优势来加快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为我国当前“三农”问题的解决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2.加大对农村和农业的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
  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改善农村的生活和生产环境,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措施,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政府既要扩大对粮食主产区补贴规模和范围,又要尽快把已确定的支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同时,政府也要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对农业发展不但要承担起大中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而且对小型基础设施建设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应不断加大各级政府预算内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扩大农业公共品供给范围,从而扩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与扶持,落实好新增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努力缩小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要加强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减少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村交通、通讯、供电状况和农民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农村信息网络的建设,让农民更多更快地了解生产资料和农产品市场的行情,以趋利避害,多受益,少受损。加大农村科普教育的普及力度,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5.抓好农民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业发展,当务之急是建设一支新型农民队伍。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适龄农民成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就业能力的新型农民或产业工人。同时,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造就一代既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又有一定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的新型农民。

Copyright © 2012 - 2020 cnktyj.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课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