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中公共空间设计的对比研究
--以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和川美为例
作者:于林
摘要:随着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各地高校纷纷扩建新建,大学城应时代而生,快速的大学城建设中,校园自身特有的地域性流失,文化底蕴难觅踪迹,然而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却在大学新区建设浪潮中呈现出与众不同一面,校园蕴藏着独有特色和活力,本文以虎溪大学城的重庆大学与四川美术学院校园公共空间为对象,从公共空间布局要素、绿地景观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希望为以后的大学新区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校园建设;公共空间;对比;重庆大学;川美
引言
随着全国高校扩招扩建,建设新校区往往成为学校建设的主要形式,量产的大学城建设导致均质化、量产化等诸多问题。川美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建设理念和设计方法,走在校园中无明显的主次,却处处惊喜。本文以重庆大学和川美分别作为工科类院校和艺术类院校的代表,尝试着将两类院校的公共空间设计进行对比。
1.校园公共空间内涵
校园公共空间是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公共空间,为师生日常生活、学习以及各种活动提供空间。校园公共空间品质的高低、活力的大小深刻地影响着学校的人文氛围。校园公共空间在一些历史悠久的大学中通常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校园空间体系的重要节点存在。
2.影响重庆高校公共空间布局的要素
2.1高校性质与规模
高校性质与规模直接影响高校的公共空间布局模式和校园氛围,如综合类院校由于涉及多种学科,不同专业背景学生要求不同的活动场地-。在同样的地块条件,工科院校和美术院校的外部空间需求不同,工科院校由于学生教师的理性思维模式,公共空间满足日常使用即可,而美术院校则会通过艺术视角去要求一栋建筑或场所。
2.2地域环境与气候特征
重庆复杂的地域环境和独特的气侯特征会直接影响大学新区建设的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并影响学生的户外生活习惯及活动模式。由于重庆本身的山地特征,即使重庆高校很多新建校区在选址上尽量挑选较为平整的用地,但校区内仍会出现高差较大的地块亟需处理。另外,重庆位于北半球副热带内陆地区,让重庆高校学生比北方有更多时间在户外活动,使得生活区外部空间的设计上更具重要性。
2.3各功能区的组织联系
在高校校园中,依据功能划分的区域均通过一定的组织秩序将其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校园。不同的组织方式形成不同的公共空间。通过对重庆高校的调研得到两大类组织形式:中心辐射型与分散串联型。大学校园特别是学生生活区日常与其他功能区的联系要注重一定的交融、渗透,适度的空间过渡和交叉会带来蓬勃生机。
3.两类院校公共空间分析
3.1学校介绍
重庆大学为综合类院校代表,学校设有文理学部、建筑学部等31个学院。虎溪校区是重庆大学位于重庆大学城的新校区。川美作为艺术类院校代表,学校一级学科仅有4个,分别是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戏剧与影视学。
3.2公共空间格局与特点
3.2.1重庆大学—人工为主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的规划格局呈中心辐射型,以组团模式构成的教学区是校园的中心,生活区、运动区等围绕中心分散布局,三者呈三角形。公共空间的建筑围合有序,呈组团布置,私密性较强。公共开敞空间位于校园的中心位置,集中布置大尺度广场和绿地。校园的道路平坦,路网结构清晰、规整、等级分明。总体来看,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是一个人工为主、自然为辅的空间格局,建设中将原有起伏地形推平,只保留少量自然景观,图面整体感强、路网系统性强,但景观层次感较弱,只能短暂停留。
3.2.2川美—原生态
川美虎溪校区的格局呈分散串联型,利用地势多变的特点形成多中心散布的布局。生活区位于基地南端,教学区和运动区分布校园中部。川美的师生人数较少,保留了自然环境,校园充满艺术气息,公共空间中的建筑空间呈现出无序的组团式布局,外紧内松。开敞空间贯穿整个校园,广场绿地分散,遵循人的行进路线进行安排。交通空间保留了原有松散的路网格局。总体来说,川美呈原生态格局,与重庆大学有明显区别,整体空间尺度宜人、多变,可长时间休憩。
3.3大学校园绿地空间分类对比
3.3.1绿地空间舒适度方面
重庆大学校园内开放空间的比例较高,绿地景观由大面积草坪、大广场、湖泊构成。川美校园内=私密空间所占比例较高,建筑、景观、小品构成了较好的空间围合,使空间具有较强的领域感和安全感。对两个校园进行问卷调研,发现:
(1)院校的使用者对于绿地景观空间的功能需求集中于休闲游憩与交往的两大方面。
(2)川美的绿地空间使用效率高于重大校园,使用情况均衡,重大的绿地空间使用多集中于湖边绿地,教学楼周边的广场呈失落现象。
(3)川美校园的绿地空间导向性不强,联系性弱。重大的绿地空间缺乏参与性和吸引力。
3.3.2绿地空间营造特点
重庆大学校园环境设计偏重理性,注重使用者的功能需求,调研发现其空间营造特点:
(1)保留了原有的浅丘地形,创造视线开阔的山水景观为师生提供安静、优雅的校园氛围。
(2)生活区的休憩景观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压力,提供交流、讨论和思考问题的空间。
(3)由众多草坪、花园、树林、人工湖泊组成形成的功能复合的绿色开放空间,是校园的社会中心。
川美校园环境设计更注重个性表达和形式构建。其空间营造特点:
(1)注重历史记忆的保留,为师生提供写生创作的场所,并且影响学院的校风建设。
(2)对场地最大程度的尊重与顺应,保护原有的生态景观格局。
(3)艺术性景观特征,巧用当地石材,进行了极富地域特色与乡土风味的景观营造。
结语
两个校园分别体现了综合类院校和艺术类院校高校新校区的环境特征,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在大学城的公共空间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等使用者的需求,注重空间原生态特征,避免失落空间出现。大学城的校园规划应该遵循时代特色、符合地域文化,川美不同于重庆大学的校园公共空间场所,是其人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大学校园独特的地域性特征和文化传承可以改善师生的生活方式与学习氛围,提高校园品质,有助于实现现代化的理想校园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