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的训练
日期: 2020-07-30 16:00:00
熊佑翠  绵阳市安州区界牌镇小学  
摘要:朗读和默读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我们应重视语文教学中的读的训练,来更好的服务于语文教学,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朗读  默读  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不外乎读与写,对于这些基础性知识,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很好的掌握,这就要求老师掌握学情,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愿意学,体会既苦又快乐的学习生活。今天我主要讨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的训练。
一、节奏欢快的读,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低年级学生的识字任务是很重的,每篇课文要求会写会读的有十几个,对于如此枯燥乏味的识字训练,该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读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要读出节奏感。比如,二年级语文课文第三课《笋芽儿》,一类字有14个,二类字有9个,这么多的字如何识记呢?举个例子,“唤”先读拼音,再读字,读结构、部首,最后组词。huan,唤唤唤,左右结构口字旁,呼唤、唤醒。如此节奏欢快,让学生愿意读,在读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掌握。此外,老师的教鞭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哒哒的声音使学生学的更起劲儿。
二、声情并茂地读,营造课堂良好氛围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朗读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特别像《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类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那就无法表达出作者急切寻找雷锋叔叔的思想感情。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己必须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三、多读少讲,为理解课文作铺垫
一节课上,该讲的讲,不该讲的不要讲太多,让学生动起来。为了达到训练目的,必须强化预习的功能,强调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变集体读书为人人参与的读书活动,把一节课的大量时间让学生读书,整堂课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我要求学生在读书时要读准每一个字音,做到不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重复、不颠倒、停顿恰当、不顿读、不唱读,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总之在“准确”、“流利”上下工夫。通过一年的训练,我班学生在读课文时能做到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发音准确、声音亮、按句逗停顿不唱读。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试读课文,找出生字词,接着让学生参照插图自己解决这些“拦路虎”之后,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壁虎都向谁借尾巴了?借着了吗?最后,第三次让学生读,分段读,边读边提问题,小壁虎先向谁借尾巴了?借到了吗?小鱼为什么不借给它?(用尾巴拨水呢)我让学生读了三次课文,每次读课文的目的都不一样。第一次读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粗略了解课文的内容,第二次是为了让学生读流利通顺,第三次是在此基础上,具体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事。这样,把课堂时间充分交给学生,让学生把课文尽量读准确、读流利,为细细品味课文内容做铺垫。
四、以读代讲,在读中理解感悟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低年级的学生,语音正处在发展阶段,掌握语音材料不多,不易完整地表达他们的意思,更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我先引导学生读出课文中的语句,在反复熟读的基础上,再教给他们按照回答问题的形式用文中的语句引导回答。这样学生回答问题表达的确切,说的流利,畅通,帮助学生在读流利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又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进行说的训练,做到朗读与理解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读说相得益彰。如我教《三只白鹤》时,先向学生提出:哪只白鹤找到鱼呢?为什么只有第三只白鹤才找到鱼,而另外两只白鹤为什么找不到鱼?我让学生先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三只白鹤为了记住埋鱼地方用什么作标记,然后让学生通过思考再回答:(1)三只白鹤在什么时候埋鱼?(中午,太阳在正头顶)它们找鱼又在什么时候?(第二天,太阳刚刚升起,在东边)。(2)第一只白鹤找到鱼吗?(太阳的位置变了,找不到)。(3)第二只白鹤又能找到鱼吗?(白云在天空中不断飘动着,位置不断地移动,找不到)。(4)第三只把鱼埋在柳树旁,位置是固定的,所以只有第三只才能在原来的地方找鱼。以问促读,问读结合,读中有思,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读而后答,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利于学生的读说训练,以读带说,以说促理解。这样提高了说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五、反复朗读,积累名言警句
对于文质兼美的名篇、脍炙人口的佳句和文章中的重点语句,教师应引导学生细细品赏,反复朗读,记忆背诵。在读中体会、读中领悟、读中升华,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学生深入课文的意境,充分感知课文用词造句的生动,布局谋篇的巧妙,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其揣摩、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课改以来,语文课文的编排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一年级的课文,加了“我会读”,“读读背背”等,识字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叮咚、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这些描写春天的词,读的多了,自然理解了,记住了,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的就会用了。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依据教材,抓住重点有感情地范读,有目的地指导朗读,不但能使学生从正确的朗读中去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因此,我深深地体会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加强感情朗读训练,是上好语文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Copyright © 2012 - 2020 cnktyj.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课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