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生态教学课堂
作者:马欣 王有强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面向全校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承载着培养全校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潜在行业技能的双重教学任务,为使学生尽快地适应社会,实现学校与企业“无缝接轨”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学;课堂;计算机教学
1、选题的目的
1.1在具体的教学中,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呈现出一些问题:首先,教学形式单一,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影响,诸多中职学校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在课堂上一味的对学生灌输理论基础知识,学生们只能在少量范围内区了解到一些知识,并不能进行拓展,因此学生们难以产生兴趣,课堂氛围沉重。其次,任务较难把握,对于有些学生学习能力强的,半节课就能完成学习任务;有些不努力的,带动费劲。最后,由于中职学校教师通常会带许多班级学生,因此难以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学习反馈,更加不利于对教学改革的计划,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有效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水平。
1.2在课堂上,教师的权威高于一切,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多的是“起立式”而不是“启发式”,忽视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生为主人”的教育原则。
1.3生态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领域,自身具有的独特思想与观念在多个领域产生了诸多影响,教育生态学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自身理论体系与实践工作都得到了十足的发展,课堂生态教学作为现代教育生态学的领域之一,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人们将现代生态课堂作为当前教育的新追求,现代课堂应当是一个整体生态系统,必须要保持着生态平衡,而课堂教学作为这个生态系统链条中的重要一环,需要师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2.选题的意义
2.1通过构建生态课堂,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活泼的课堂氛围,积极的师生交流,多样的互动方式。在生态课堂中,计算基础课程不再是枯燥的满堂灌,而成为一个动态的、活生生的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共同成长,促进发展的场所,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2.2运用教育生态的原理和规律,就能够深入洞察教育的本质及其运行机制,更好地发挥出教育的多维效应。
2.3以教育生态学为指导,规划布置学校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促使受教育者内心环境的构建与和谐协调发展。
2.4将生态意识整合到教育的全过程中去,促使课堂与社会以及课堂内部的关系转变。
3、中职学校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职学生生源及年龄阶段特点,加上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后心理上的落差,使得师生关系缺乏和谐。加之大部分教师日常教学管理中依然以管带教,以堵代疏,这些做法挫伤了学生敏感的自尊心。1.1.2课堂教学依然沿袭将“现成”的知识以传递的方式输入给学生,课堂教学设计缺乏创新。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机会,课堂沉闷乏味。1.1.3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了学生说话、以及自我表现的愿望,很少有让学生之间讨论的可能。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
4、生态课堂构建
4.1构建自由对话的平台、建立聊天式的课堂氛围。
如教学“windows应用”时,要让学生会用系统时间,会使用它查询世界时间,我会先让学生告诉我他最喜欢最想要去的国外城市有哪些,然后再让他看看在当时的那个时间他喜欢的城市是几点,于是学生兴奋了起来,他们以聊天的方式和心情说出了不少地方,也牢牢记住了如何使用系统时间。教学显得那么自然、流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问,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在探索中反思,主动建构。验证后学生发现猜想不能成立,然后再通过观察,又得到了新的猜想,直到最后通过实践得出答案。教师还可以故布陷阱,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反思自己的思路,在思想冲突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产生新的观念,不仅使其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了探索论证解题的思想,有效培养了学生逻辑思辨的能力。一节课不仅要关注现实生活,更要关注计算机文化,在科学与文化的坐标系中找准自己的切人点。将计算机文化引入课堂,不仅能让学生在赏心悦目中与计算机结下不解之缘,而且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张扬计算机的魅力,促进对计算机使用的深刻理解。
4.2构建感受成长的场域,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建立平等和信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尽可能的呵护。教师要精选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对教材进行“再创造”,把能够真正进入学生视界的、感兴趣的内容作为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广泛地参与探究。生态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是创造者,教师要构建促进学生成长的场域,学生收获的是对知识的理解、对思想方法的内化、对人格的尊重、对生命价值的领悟。
4.3构建师生互动的时空,建立自然、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生态时空中的感悟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是学生主体对外部知识、信息的深层内化,是学生对事物的重新组合、选择和建构。好胜、乐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师主宰一切的局面,不妨采用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对某些内容进行讲解,自己当老师,教师及时鼓励,作适当的引导,允许课堂上出现不同的声音,发生争论。在学生讲述后,教师归纳。这样的课堂充分体现了人性化,课堂因绽放生命活力而变得美丽了
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充分挖掘计算机发展史中的经典内容,营造良好的人文生态环境。注重计算机知识与人文知识、计算机文化的融合,以及融合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这样就形成了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一种富有生命力的生态环境,必须能让学生在个体与现实、历史与环境的统一中,感悟人性,提升心灵境界。
4.4奏响生态的旋律,培养学生理性的思维。
如何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态”的旋律呢?我想作为教师对此应有较强的意识,要能从对教材的钻研中挖掘和捕捉到理性精神和文化价值。素材的选择,要能打动学生、震撼心灵,但切不可喧宾夺主,为“生态”而“生态”。
5.结合生态课堂,完善课改
学校课程的开发还远没有达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在原有特色课程的基础上,要继续开发新的课程,并完善教材的编写,以丰富学校特色课程体系,使课程可选择性增强,提供个别差异性课程,使每个学生均各得其所,各展所长,促成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特质的发展,适应个人与社会的需求,使我校成为真正的特色化学校。